1967年,刘少奇和儿子刘源的一张合影,看得人泪流满面!此时的刘少奇,头发花白,身体瘦弱,可他还是坚持工作,并教育儿子说:一定要经得住委屈……人民是你们的父母…… 16岁的刘源,站得笔直,父亲的话他牢牢记在心里,谈话的最后,他对父亲说:不会辜负人民,更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 只是刘源没想到,这次谈话后的第三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世时,刘源已经下乡,一直到1972年,他回北京才知道这个噩耗。 虽然父亲走得那么仓促,甚至没有留下半句遗言,但父亲对刘源的影响却是终身的。 刘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不过父亲从来不溺爱他,相反对他要求很严格。 刘源读书时,正值困难时期,学校经常吃红薯干。 因为厌倦了吃红薯干,刘源就把红薯干积攒到一起放到了书包里。 结果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国家困难,你不能挑食,就算以后条件好了,也不能浪费,要知道,今天的生活无数人用生命换来了。 父亲虽然没有发火,可那坚定的语气,更是震撼了刘源,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此后再也没有挑食。 对待工作,刘源受父亲的影响也很大,他始终记得父亲说过的,要对得起人民。 刘源的人生经历也很丰富,他曾参军,在部队中,每次训练他都高标准要求自己。 扛沙袋子磨到肩膀破皮,领导让他休息时,他却说:抗战打仗时,比这辛苦多了, 走上工作岗位的刘源,也是脚踏实地,他从最基层做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当时生活条件不好,老乡们看他那么忙,总是想给他做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但每次刘源都是拒绝的,他不忍心看着老乡把最好的拿给自己。 刘源的低调、淳朴,深得老乡们的喜欢,他在基层的八年,和老乡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刘源始终记得父亲说的那句:中国的人民,是最好的人民。 后来的刘源,又奔波在水电部门,同样凡事都亲力亲为,常年奔波在外,最苦最累的活他也带头干。 如今的刘源已经年过七十,依然发挥自己的余热,他没有辜负父亲和母亲的教导,一生为人民服务。 #人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