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徐霞客迁居太保山麓书馆,不曾想饿了一天。这些天,徐霞客又断粮,索性去乾海子游览,途中拜访马元中兄长不遇。
云南太保山,位于今云南保山市。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六月二十六至二十九,雨时停时下,无一日天晴,徐霞客在太保山麓书馆抄书。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初一至初三,无整天的晴天。徐霞客在太保山麓书馆抄书。
之前俞禹锡有仆人回家乡,愿意给徐霞客带家信。徐霞客考虑自己浮沉不定,恐怕家里人已认定他是无定河边之人。如果信到家中,家里人知道他还在,反而担心他了。徐霞客便写了信辞谢。
这晚,他辗转反侧,睡不着,还是写了一封家书。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初四,徐霞客送家信到俞禹锡书馆,但俞禹锡去了城南吴家花园。他的书童领他前去。他们过了南关往西,从城南向北进入那园子。园中小桥流水,还有亭子。主人很年轻,是兄弟二人,一见面就留他在亭中饮酒。
傍晚,他与俞禹锡一同辞别。这才知道二位主人就是吴麟征之子,新近从四川父亲任所归来。吴麟征以举人身份,最初在毗陵作教谕,升任南都时,与俞禹锡相遇,今出任四川建昌道。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初五,又断粮。潘氏父子在初八赴京城参加会试。徐霞客写信寄给潘莲华,回复省城吴方生。找潘莲华要粮,来不及,他就去拜见吴家兄弟,没遇上。
徐霞客和顾仆趁天晴走出龙泉门,到乾海子游览。他们从九隆池左沿北坡向西往上爬,到寺后,他往南俯瞰峡中的马家园,就是前几天闪太史宴请他的地方,从前是马家产业,如今卖给闪家了。
他们再向西上走,俯瞰北峡,太保山新城环绕其上。路北的树木,森然茂密。路南的树木,同样森然茂密,各村庄农舍处在林中。北面是薛庄,南边是马庄,树木都是梨、柿各种果树。
徐霞客过去听说马元中有兄长居住在此,马元中曾嘱咐他去游一游,并说:“家兄已相等很久了。”他到了那里打听主人,已归还城中,庄子里空无一人。
他们从庄后走往乾海子。此处山峰稍向南曲,山下峡中有深涧,自西北环绕夹谷往东流,水声急骤沸腾。
他们沿山涧北的山崖,绕着山坡上走,向北折入峡中,稍向下沿着山涧行。此处东西石崖夹峙,水流腾跃其中。他们有时涉到水西,有时涉到水东,有时涉水上走。
他们沿北边的山崖往西行,开始向西南坠下壑谷,抵达溪流的东岸。两岸山崖夹住溪流的岩石极其突兀,溪流欢快地从岩石底往下流,层层叠叠,翻腾汹涌,茂密的竹林笼罩着溪流,如玉龙腾踊跳跃在青丝帷帐中,志书所说的溜钟滩,莫非就是此地?
他们沿着东面的山崖下走,向北溯溪行,有个小山洞依傍着山崖,向西俯瞰着溪流。徐霞客进去坐在洞中,钟乳石上水珠下滴,如串珠下落。他出洞,他们再向北溯溪走,跨过木桥到溪西,从西岸上岭,登上往南延伸的山脊。
他们沿北岭的东坡上走,从岭北向西穿过山坳,过到山坳西沿北坡往西北行,下走入峡中,溯水流踩山涧,再次越岭,到岭西,有茅屋数间深嵌在峡底。
他们从这里绕着东坡向北,后转到西峡之上逆向走,涉过北来的小溪,走到山坳西,绕着山岭上升,登到岭头。徐霞客远远望见大寨数十户人家紧靠在西横亘的山峰下。
他们越过山冈向西下山,向西南下到坞中,涉过北来的小峡谷,又向西上,来到大寨。
居民住的全是茅屋,但不架楼。村民勤苦垦山,五更起床,昏黑归家,所垦种的都是贫薄的山地,仅能种植燕麦、嵩麦而已,没有稻田。徐霞客起初买米装好贮存,就是做进山的准备,顾仆居然不带米,大寨子的村民都不吃稻米。徐霞客只得煮大麦当饭,勉强嚼了些睡下。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