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立大功了!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如今沙漠变绿洲!

大头娱畅说 2024-09-12 16:06:47

茫茫黄沙,曾经是人类望而却步的禁区,是梦想折戟沉沙的绝望之地。

你看,就在那广阔的北方大地,一个历经几十年才出现的生态奇迹,正在悄然绽放。

曾经吞噬一切的库布其沙漠,如今褪去了荒凉的面纱,披上了绿色的新衣,宛如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沉寂的沙海,因何力量,再次焕发生机?

究竟是怎样的巧思和坚持,才能造就如此令人惊叹的成果?

驱车行驶在如今的库布其,你会惊叹于眼前景象的转变。

曾经漫无边际的黄沙已被绿色植被所覆盖,清澈的湖泊点缀其间,飞鸟掠过水面,留下一道道涟漪。

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狂风卷着沙土肆虐,看不到一点绿色,一片死寂。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其沙漠的治理面积已达6460平方公里,相当于1.2个上海市的面积。

森林覆盖率从不足1%提升至15.7%,植被覆盖率更是高达53%,昔日的“沙逼人退”变成了今日的“人进沙退”。

更令人振奋的是,库布其沙漠的生态治理不仅带来了环境的改善,还创造了巨大的生态财富,价值高达5000多亿元,为10万多名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库布其的故事,就像沙漠里绽放的一朵奇葩,向全世界展示了人类战胜荒漠化的决心和智慧,也为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

那么,库布其沙漠究竟是如何完成这华丽蜕变的呢?

故事要从喇叭裤和霹雳舞盛行的年代说起……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彼时的库布其沙漠,还是一片看不到希望的景象。

狂风怒吼,漫天黄沙如同贪婪的巨兽,肆意吞噬着原本生机勃勃的土地,也一点点地 erode 掉人们心中对未来的憧憬。

缺水是库布其人最深的痛。

广袤的沙漠腹地,几乎找不到一滴可供饮用的水源。

为了活下去,他们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找水喝,来回得走上大半天。

水,这生命之源,在库布其却成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土地的贫瘠,使得传统的农业和牧业都难以维系。

狂风卷着沙土肆虐,田地里原本绿油油的庄稼被无情掩埋,只留下点点零星的绿色在风沙中挣扎。牲畜们在荒芜的田野里漫无目的地游荡,昔日膘肥的身躯如今已日渐消瘦,它们无助的眼神似乎在向天地控诉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恶劣的自然环境,将库布其人牢牢地困在贫困的泥潭中,看不到未来,更看不到希望。

面对如此困境,库布其人并非选择逆来顺受,而是选择向命运发起抗争。

1988年,库布其的人民不再忍受风沙的肆虐,一场由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绿色行动在沙漠腹地拉开了序幕。

那时候,一穷二白,别说精良的器械,就连基本的资金都捉襟见肘。但他们心中燃烧着熊熊烈火,眼里闪烁着必胜的光芒,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硬是扛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与其被风沙赶着走,不如跟它拼到底!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库布其人治理沙漠的坚定信念。

他们凭借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棵树一棵树地种,一寸土一寸土地护,硬是在茫茫沙海中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然而,单凭人力,想要战胜肆虐的沙漠,谈何容易?

库布其的真正转机,出现在2004年。

这一年,“引黄入沙”工程正式启动,沉睡千年的库布其沙漠,终于迎来了它的“生命之水”。

将黄河之水引入浩瀚沙海,这工程之宏伟,说是世纪之举也不为过。

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将黄河的凌汛期水源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为这片干涸的土地注入生命的活力。

这项工程的难度超乎想象。

首先要解决的是水源问题。

库布其沙漠距离黄河尚有一段距离,如何将黄河水跨越重重障碍引入沙漠腹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沙漠的渗漏问题。

沙子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蓄水,如何将宝贵的水资源留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国工程师们面对挑战,从不畏惧。他们就像智慧的火花,汇聚在一起,碰撞出解决问题的光芒,最终找到最优的路径。

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规划,最终确定了“分段提水、管道输送、分区灌溉”的方案。

2004年,工程正式启动。

首先在黄河沿岸修建了大型提水泵站,将黄河水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通过铺设数百公里的管道,将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库布其沙漠腹地。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万众共筑“新长城” 同心掬得“满庭芳”--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民齐心协力治理库布其沙漠纪实,2024年9月6日

为了减少水的渗漏,工程师们在沙漠中修建了大量的蓄水池、渗灌渠等设施,最大限度地将宝贵的水资源利用起来。

黄河水的到来,如同魔法般,让沉睡的库布其沙漠焕发出生机。

原本干涸的土地获得了珍贵的水源,一株株seedlings破土而出,一片片绿色在沙漠中蔓延开来。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原本消失的动植物也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库布其的生态系统开始慢慢恢复。

水,为库布其沙漠带来了生机,而科技,则为这片土地的绿色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进入21世纪,一项全新的治沙技术——光伏治沙,在库布其沙漠应运而生,为这片土地的未来,点亮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库布其沙漠,阳光普照,一年到头几乎天天沐浴在温暖的光芒下。这里年均日照时间超过3180小时,简直就是太阳能的“充电宝”,发展光伏发电再合适不过了。

而光伏发电板的铺设,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还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形成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的立体生态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库布其沙漠的广袤沙海之上,一座座光伏发电站如同闪耀着银光的钢铁卫士,傲然屹立,守护着这片曾经沉睡的土地。

它们沐浴在阳光下,仿佛饥渴的海绵,贪婪地汲取着光能,并将这份自然的馈赠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万家灯火。

在库布其沙漠,有一片闪耀着希望之光的土地——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园区,它就像沙漠中的一颗绿色明珠,生动诠释着“光伏治沙”的神奇力量。

这里占地5万亩,由19.6万块光伏板组成,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基地。

这里每年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电力,为京津冀地区带去绿色的希望。它所提供的能量相当于每年节约了200万吨煤炭,为这片地区的蓝天白云贡献着强大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光伏产业的发展,为库布其沙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许多当地居民参与到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中,从过去的“沙里刨食”变成了如今的“阳光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光伏治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它让人们意识到,沙漠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善于利用科技的力量,沙漠也可以变废为宝,变成造福人类的“绿色宝库”。

从荒芜的沙漠到生机盎然的绿洲,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库布其沙漠的巨变,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回顾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要办好这件事,官方的扶持引领可是关键!

从最初的治沙造林到后来的“引黄入沙”,再到如今的光伏治沙,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技术和人力向沙漠治理倾斜,为库布其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要推动这件事,企业的力量不可或缺,就像一台机器需要强劲的引擎才能运转起来。同时,市场的活力也是关键,就好比是给这台机器添加了润滑油,才能让它高速运转起来。

在库布其沙漠的治理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亿利集团这样,积极投身治沙事业的民营企业。

他们将企业的发展与生态治理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第三,科技的支撑和创新的驱动是关键。

从传统的植树造林到先进的滴灌技术,从“引黄入沙”工程到光伏治沙项目,科技创新始终贯穿于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全过程。

正是科技的力量,让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效果不断提升,也为其他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奉献是根本。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态大会战。

在广袤的沙漠里,无数治沙人如同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滋养着贫瘠的土地,让希望的绿芽破土而出,用他们的双手,将荒芜变为奇迹,在漫漫黄沙中,绘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他们用行动证明,在茫茫沙海,也能种出金山银山,而这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对绿色家园的执着和热爱,他们才是库布其沙漠变绿的真正希望。

昔日的不毛之地库布其沙漠,如今披上了绿装,这背后是“库布其模式”的巨大力量。这种中国经验,也为世界各地带去了战胜荒漠化的希望,成为全球学习的榜样。

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沙漠并非不可战胜,人类完全可以将荒漠变成绿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库布其沙漠的绿色奇迹,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也是人类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荒漠化是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陆地面积和超过10亿人口的生活。

库布其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正在遭受荒漠化困扰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为保护地球家园,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库布其的绿色奇迹,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还有更多惊喜等待着我们去见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库布其沙漠将彻底褪去荒凉的色彩,变成一片真正的绿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的力量!

信源:《库布其沙漠:从漫漫沙海到“蓝色海洋”》光明网2024-08-18

《通讯:内蒙古达拉特旗治理库布其沙漠记》中国新闻网2024-09-07

《生态奇迹!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环球网 -2020-04/23

0 阅读:10

大头娱畅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