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滥用的寒凉,迟早会报复身体
最近咳嗽的小患者很多,很多家长疯狂地给小朋友用雾化,打点滴……炫那些清热解毒口服液,某地兰,某黄连……
药物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是家长用错了,方向反了,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中医说】
以上错误的方法,中医叫做“滥用寒凉”,这种失误的治法,导致孩子的正气被打压,无力抗外出,导致邪气长期停留体内,患儿的身体从此转为伏邪难透、半生半死的格局,从而为后续出现的一堆奇奇怪怪的后遗症埋下了伏笔。
这些后遗症的周期长短不等,有的会集中爆发在青壮年时代,这个时期患者机体自身的能量旺盛,容易出现“上火”症状,也容易出现寒热往来、正邪交争的状况,常见有急性白血病、淋巴瘤、 肺结核、甲亢、红斑狼疮、过敏性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除了滥用药物,还有哪些不当的日常行为?
1.过度保暖与避寒。
中医常说,顺应自然,健康的自然环境,是冬冷夏热。父母们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过冷或者过热,冬天的时候,天天开空调,使得室温在20度以上,冬不藏精,则阳气受损;夏天时,天天让室温在20度以下,阳气因此慢慢被损耗。
2.打开冰箱门直接吃冷饮。冰箱的存在,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各种冷饮、生冷水果,脾胃大量受寒。冰箱没错,加个儿童锁即可。
3.食物本身寒凉,一味给孩子补充寒性食物,导致孩子脾胃受伤爱生病。比如大多数水果,大多数海鲜。
4.运动过少
与自然接触过少,不利于阳气的生发于促进,属于“不接地气”。
5.知识量负荷
从中医角度看,神经系统属于肾阴,属水,需要能够收藏才能把阳气储存起来,相当于把电池能量储存起来。可是过早让儿童接触大量杂乱的知识,使得大脑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会透支孩子的肾阴,让阳气收藏乏力。再加上本身阳气虚寒,就会导致多动、亢奋、难以集中精力、难以入睡,或者晚上盗汗、蹬被子、睡眠不稳;以及各种真寒假热的“上火”等。
6.睡眠过晚。儿童睡眠过晚引起体质变差的危害最为严重!
【中医方法】
1.远离以上六点不良习惯
2.有病及时就医,不要乱用药。
3.可结合“捏脊”推拿手法,通过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俞穴,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方法是,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中医式生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