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系列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北京首次大规模贞观文物展,此次展览以“千古一帝”李世民的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十五家文博单位的249件展品,再现这位“天可汗”的传奇一生,以及他亲手建立的贞观盛世。
“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海报
本次展览共分为“沙场战神 少秦王”、“不世雄才 唐太宗”、“万民之王 天可汗”、“凡夫一面 李世民”四个部分,以初唐时期唐太宗开启贞观之治为主题和逻辑脉络,多角度解读李世民的非凡一生,展示他的不世雄才与远见卓识,以及他至情至性的凡夫之面。
展览现场(国家典籍博物馆供图)
作为大唐盛世的开拓者,同时更是李唐王朝的重要奠基人,李世民的一生可谓骑马射箭纵横沙场,下马后挥毫泼墨,指点江山,是历史上少见的文武双全的人物。
李世民画像
下面小探君就带着大家一起欣赏这盛世的文化瑰宝。
01
大唐盛世与古希腊文明
大唐盛世与古希腊文明,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文化,却在一个小小的鎏金银壶上找到了交汇的证据。
鎏金银壶
鎏金银壶被发现是在1983年出土于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是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鎏金银壶的瓶身上所展现的六个人物故事均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即“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
帕里斯与阿芙罗狄蒂
帕里斯与海伦
鎏金银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也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代表了当时萨珊金银器雕刻、镶嵌、鎏金、铸造、焊接等方面的一流水平,直接串联起了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
那么这件鎏金银壶为何会越过千山万水来到西北内陆?原来,固原自古就是西北边陲军事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北朝时期,往来于此地的东西方奢侈品贸易量增加。而李贤家族是陇西的名门望族,他本人长期在丝绸之路沿线州府主政,自然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稀世珍品。因此,鎏金银壶出现在他们夫妇的合葬墓中,也就不稀奇了。
02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唐太宗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后,带领手下诸将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李世民在马上得天下,他一生喜马、爱马,甚至是嗜马成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他和骏马的轶事趣闻。
什伐赤、青骓、特勒骠(从左至右)
昭陵六骏是李唐王朝创建和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王东征西伐时六匹威风凛凛,驰骋疆场的战马,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什伐赤、拳毛騧。
现如今,什伐赤、青骓、特勒骠、白蹄乌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而飒露紫与拳毛騧则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此次展出的昭陵六骏均为等比例复制的佳品。
李世民对骏马的喜爱和深厚情谊,在他创作的诗歌《咏饮马》中明显可见:
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
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
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飒露紫、拳毛驹、白蹄乌(从左至右)
03
平定群雄,非一人之力
唐军兴盛后,尉迟恭率军投靠了李世民。尉迟恭刚刚归顺时,李世民的旧部认为他会叛逃,将他关押在军中,甚至有人建议处死他。然而,李世民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不仅释放了尉迟恭,还表示愿意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尉迟恭画像
或许是此事打动了尉迟恭,在一次与李世民打猎时,尉迟恭保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自此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两次救下李世民,使其免于被李元吉杀害。因此,在李世民继位后,对他大加赏赐,授予了右武侯大将军头衔、吴国公爵位等职位。
尉迟恭墓志
尉迟恭墓志拓片
唐尉迟恭墓立于显庆四年(659年),现存于昭陵博物馆,墓志盖边宽120厘米,厚25厘米。石色晶莹,雕刻细致。盖体为正方形覆斗盖。中央用“飞白体”写有“大唐故司徒 并州都督上 柱国鄂国忠 武公尉迟府 君墓志之铭”25字。
飞白体,又称“草篆”,是一种特殊的书法风格,由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创造。这种书法的特点是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飞白体的形成,是因为书写时毛笔笔头没有完全出墨,出现枯笔,使得笔画中丝丝露白,具有飞动之感,故称为飞白体。
04
盛唐“蒙娜丽莎”
在历史的学习中“要想了解一个时代的风貌,墓葬壁画是最好的媒介。”时间来到唐代太宗时期,高发髻风尚自宫廷流入民间。而这幅出土于邳国夫人段简璧墓的《微笑仕女图》为我们再现了唐代青年女子的装束:半翻髻的发型,上身着朱砂色低领窄袖襦衫,袖边装饰团花锦纹图案,下穿深紫色与红色相间的齐胸条纹长裙,以白色丝带当胸系结,外披淡绿色宽幅帔帛。
她展示的唐代女性形象,大体表情温和从容,体态优美,衣着打扮时尚甚至有些奢华,可见当时社会是繁荣昌盛的,人们也都充满了自信。
05
唐代“丝绸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已懂得栽桑养蚕。商周时代就有关于蚕、桑、丝、帛的文字记载。
随着西传中国丝绸被沿途地区的本土化使用,促成了当地对东方丝绸技术的模仿,同时中国内地织匠也积极迎合西域人们的审美意识,设计制造出带有明显胡风的丝绸产品。
印花绢衣
这是唐代的印花绢衣,低领,左衽,无袖。衣面为红底,背为黄色,两层绢。主体图案为小花团窠对鸟纹。两鸟之间为生命树纹,两鸟脚下踏有棕榈叶座。对鸟短喙,翘耳,抿翼,尾部两根羽毛上翘,其余羽毛向下翻卷。鸟身部饰以红色,腹部与翼部饰有连珠纹。
而在现留存的各式贴金彩绘釉陶文武官俑身上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各式官服,为研究唐代服饰制度与服饰工艺打下了坚定地基础。
贴金彩绘釉陶文武官佣
文官佣全身近照
武官佣侧身近照
06
盛世里的“最炫民族风”
《新唐书·安禄山传》有记载:安禄山作胡旋舞,其捷如风。三百多斤的胖子都会跳的舞,是什么样子的?
或许我们可以从来自昭陵博物馆的一级文物胡旋舞石刻墓门,可以管窥一二。这件尘封在岁月和黄沙中1300多年的丝路遗珍,记录了盛世大唐时尚舞姿——胡旋舞。
胡炫舞石刻墓门
墓门均呈长方形,上下有圆柱状榫,两门闭合处各有一孔。每扇石门正中浅雕一虬髯卷发、深目高鼻、宽肩细腰、体魄健壮的“胡旋舞”男伎,两人身着圆领紧身窄袖衫,下着紧腿裙,脚穿长筒皮靴,为典型的胡人形象。他们各站在一块编织精美的小圆毯上,手举长巾,熟练挥旋。四周雕刻着浅浮雕卷云纹,如舞伎腾跃于云气中,有一种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能从世间“走到”墓碑上,足以说明胡旋舞已成为大唐当时文娱表演的典型代表。
这些文物的出土都是大唐开放包容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更体现出中华民族包容开放的精神风貌,以及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唐琉璃舍利棺
组佩
金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