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寒尽春生
“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古代人们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怕下雪,怕冬天。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造物无言,寒尽春生。大寒的来临,是生与死,枯与荣的考验和抉择。北风呼啸的冬日正在孕育着明媚的春天。寒至极处,物极必反,坚冰深处春水生。
虽说眼下还是冰雨簌簌,霜雪飘飘;但冰消雪释,柳色浅黄,水文新绿,一片春色,耀人眼明;“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已指日可待。
万里故乡灯火明
腊雪除旧饰新
只待游子归
大寒迎年
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蒸供”“赶婚”“赶集”“洗浴”等。
食糯
即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喝粥
即俗话说的“喝腊八粥”,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
纵饮
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做牙
亦称“做牙祭”,原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除尘
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
即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
蒸供
即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
赶婚
迷信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人间百无禁忌,又是农闲,所以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赶集
即传统的赶年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
洗浴
即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大寒祭祀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也不尽相同,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其中一些风俗尚存。
为什么会这样?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腊”条交代得很清楚: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大寒所在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最早源头就在这里——祭祀的月份。所以,祭祀是大寒节气后古人最紧要,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尾牙祭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
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饮食变化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2009年春节就包含在大寒节气里。
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
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此外,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
饮食变化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节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