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对比2亿,赵本山的两部春节喜剧为何不如预期?

井普椿的独白 2025-02-20 14:09:39

在春节的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这是许多人家的传统。

但今年,或许你已经发现不一样的地方:没有一部电视剧让人念念不忘,饭桌上的话题从小品聊到剧集,最后竟也聊不出什么新的花样。

这样的春节档,似乎少了点味道。

赵本山团队的《乡村爱情17》和《鹊刀门传奇2》,作为春节喜剧的代表性剧集,成绩也不算亮眼——前者5亿播放量,后者仅2亿。

这一数字,搁在几年前的春节档,可能都难以想象。

这种变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思考空间。

《乡村爱情17》和《鹊刀门2》的播放成绩如何?

《乡村爱情17》的播放量5亿,说不上真扑街,但搬到过往的“神坛”上看,可以说有了显而易见的下滑。

要知道,《乡村爱情》系列鼎盛时期,每一季播放量动辄破10亿,高峰时甚至达到20亿。

这次的“5亿成绩单”,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另一边,《鹊刀门传奇2》的播放成绩更低,仅仅突破2亿。

与第一部带来的惊喜相比,这次续集显得中规中矩,互联网上的话题热度也跟着降温。

观众似乎不再为这部打着“喜剧”标签的剧集买单了。

这样的数字,原本在这个档期应当有优势,但现实却让人遗憾——这两部剧集不仅未能撑起赵本山团队的“春节喜剧”招牌,也没能给观众带来想象中的“年味”。

曾经爆款的《乡村爱情》,为何困在5亿的成绩中?

当年的《乡村爱情》,无论是谢永强的“虐恋情深”,还是刘能、赵四的“东北幽默”,都曾让观众津津乐道。

如今这个系列似乎变成了“情怀产品”。

不少人点开来,只是为了重温记忆,而不是期待新鲜的剧情。

问题出在哪?

从内容上来看,这一季的《乡村爱情》更多还是延续前几部的家庭琐事和情感纠葛,但观众对于这类套路化的故事早已产生疲劳感。

此外,老演员渐渐退出,原汁原味的东北味道变淡了。

同时,长辈观众群体的流失也让这部剧受众收窄。

过去,它承载了两代人的共同记忆,而现在,连年轻观众也逐渐失去追剧热情。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如今的电视剧市场选择更多,观众更愿意花时间在新故事、新形式上。

对比那些“新鲜感十足”的剧集,《乡村爱情17》的确显得有些“老朽”了。

《鹊刀门传奇2》2亿播放量的背后,观众为何“不买账”?

如果说《乡村爱情17》的挑战在于情怀渐淡,那《鹊刀门传奇2》则在“创新力”上碰了壁。

第一部《鹊刀门传奇》之所以能够走红,是因为它以东北喜剧所特有的幽默方式,讽刺了诸多当代文娱现象,比如选秀节目、三俗文化等,带来了不少讨论度。

这一次的续集却失去了那种“针砭时弊”的犀利,取而代之的是套路化的剧情:打倭寇和谈恋爱。

观众想笑,却发现没了笑的理由;想看新意,又发现故事只是原地打转。

如此一来,热度低迷也就不奇怪了。

更大的问题在于,观众如今对“质量取胜”的作品期待更高,而《鹊刀门传奇2》在节奏、制作、剧本深度上,明显还停留在“够用就行”的水平。

这样的“及格线”作品,很难撑起一个档期,更别说制造更大的惊喜了。

春节档的变化:老路数电视剧为何逐渐失灵?

赵本山的两部春节喜剧放在一起,反映的不仅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也隐隐透露出春节档电视剧观众的变化。

曾经,春节档是喜剧的巅峰时刻,一家老小图个乐呵。

但现在,观众的兴趣点似乎已经从“一味求笑”转向了“找新意”。

不仅是喜剧,整个春节档的剧集市场都没有大爆的作品,这说明一个问题:传统的“安全牌”已经越来越难讨好挑剔的观众。

对于平台来说,采购标准的改变和严控成本,让剧本和内容的创新空间被压缩。

而对于观众来说,重复的套路化内容,早已审美疲劳。

相较于以往“春节=电视剧热潮”的惯性,今年的市场呈现更多的冷淡与理性。

这种供需关系的转变,也在提醒创作者们,一个时代的观剧习惯正在逐渐被改变。

一成不变的喜剧套路,终究满足不了变化多端的观众需求。

结尾:需要一个全新的“春节故事”

曾经有观众评价赵本山的喜剧:他讲的是小人物的大故事。

但时代在变,如今的观众期待更多能引发情感共鸣和话题热度的创新剧集。

或许,“春节档”这个传统概念也需要重新定义了——不只是喜剧,也不只是套路,而是一个更能代表当下人们精神需求的展现方式。

赵本山的故事还在继续,《乡村爱情》也还在拍,但它还会是过去那个承载无数人回忆的“金字招牌”吗?

我们期待,下一次春节的荧幕上,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春节故事”。

0 阅读:0

井普椿的独白

简介: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