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北京人那么喜欢吃卤煮,炒肝和豆汁。因为在旧社会,卤煮、豆汁和炒肝,这已经是普通人能够吃到的最好的东西了。民国时期调查,在肉类消费数量上,河北省清苑县,地主每年人均消费肉类9斤多,富农阶层每年人均消费肉类5斤多,贫农阶层每年人均消费肉类1斤多。
东顾庄最大的地主杨继平家有200多亩地,是周围11个村庄中最大的地主,平常也就他和母亲单独吃点白面,家里其他人和长工一个灶吃饭。只有在夏季收了麦子,这些人才能吃上几次白面条,这已经是很奢侈了。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约90%居民都是贫困户。基本工作主要为,商铺伙计、手工业者、商贩走卒或如骆驼祥子那样的人力车夫。
有饭吃的还算不错的,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华北地区,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天灾人祸频仍,各地灾民大量涌现,饿殍遍地,抢米风潮到处发生。不断有大批灾民来到北京。好的能吃上只能吃掺山药叶的玉米面蒸,生活不行的,只能卖儿卖女。
根据民国时期调查,在当时华北地区居民,能吃葱蘸酱的都已经是富户。如果能时不时来一碗卤煮,那已经是很有钱的人。
那时中高端小吃也有,就是很少有人消费得起。比如,羊头肉,牛头肉,甜碗,酱羊脑,酱牛肚,酱羊蹄子,还有,酸梅汤,西瓜酪,果子干,糖卷果,糖耳朵,小豆凉糕和芥末墩等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