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很多官员都死守城市,城破以后自杀。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自杀的两江总督裕谦,定海知县姚怀祥等等。在太平天国战争当中自杀的安徽巡抚蒋文清,江苏巡抚陆建瀛、江宁将军祥厚、邹鹤鸣、珠福洪阿、霍隆武、祁宿藻和和春等等。在甲午战争自杀的也有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等等将领。整个清朝末年,战阵自杀的官员有大约200多人。
虽然,很多官员是因为气节自杀,但是还有更多官员是因为,清朝的严酷刑罚自杀。因为,主官不守城战死或者自尽,那么你整个家族等于就被朝廷给连根撅了。
但是,假如你作战特别英勇,死顶太平军或者洋人,就算战败你战死或者自杀,你子孙会优待的,会赐官爵给你子孙的。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清廷对全国控制力下降。在生死面前,绝大部分官员都权衡利弊,最后选择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路子。为清廷殉国的几乎没有,选择跟革命党合作的却大有人在。
毕竟,那个时候,北京都没了,被袁世凯控制了。谁还在乎清廷的军法啊?就算朝廷回来了,也没法,法不责众啊。
清朝被推翻之后,这些官员们大多数都混的还可以。哪怕是不当官了,在民国依然是绅士名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