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景陵的两桩怪事】 1928年7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由,带着部队来到清东陵,洗劫了慈禧定陵和乾隆裕陵,贪得无厌的他们又把魔掌伸向康熙景陵,不过刚挖不久,景陵地宫内就往外冒黄水,孙殿英一伙不敢贸然继续,虽不甘心,却也只能罢手。 1945年底,时任中共冀东军区十五分区对敌工作部部长张尽忠,被当地盗墓惯犯王绍义买通后,带领300余人把盗陵冠以“斗争皇上大地主”、“帮助群众度过饥荒”之名,大规模动员陵寝地宫的知情者加入,还拉拢了蓟遵兴联合县八区区长介儒。这场盗陵活动,变成一场上千人参与的明火执仗的群体性犯罪:每次盗陵,都在陵寝周边5华里设置警戒哨,由持枪民兵负责看守。 1945年12月22日,盗匪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後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据说当盗匪揭开康熙帝的棺盖时,突然从棺内喷出一团火焰来,将两名盗墓贼脸部灼伤[1]。张尽忠一伙离开时并没有关闭地宫大门,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此后每逢下雨,地宫就积满水。 从1945年底到1946年1月,总计超过千人的盗陵队伍把清东陵(除孝陵之外)的所有陵寝盗掘殆尽[2]。 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在一个雨天,考古人员来到景陵,康熙陵虽已不具备考古价值,他们还是临时决定进去看看,于是沿着盗洞进入地宫,进入后发现三道石门皆敞开,而且越是往里走,积水越深,抵达地宫正室,积水已经淹没胸口,根本看不见棺椁,地宫内的水冰凉刺骨,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雨还在继续下,很快就会把人淹没,考古人员决定撤离。 退出地宫时,考古人员顺手将地宫大门关上,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这样一来雨水就不会继续往里灌,景陵已不具备考古价值,为保护遭受过盗墓厄运的景陵地宫以及康熙皇帝的骨骸,有关部门决定暂不清理,也不对外开放景陵地宫,康熙皇帝的遗骨至今还泡在泥水之中,已长达62年之久,他的4位皇后、1位皇贵妃的遗骨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