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馆吃饭,旁边一位顾客和老板吵了起来,说花400多元点了8个菜有一半是预制菜,吃得很不爽。 我也有同感,只点了两个菜,有一道58元的西红柿焖牛腩明显是预制菜,上桌的时候菜是温温吞吞的,牛肉吃起来也没什么香味儿。 可老板居然理直气壮,说像他们这种小餐馆价位又不高,用点儿预制菜很正常。 其实我也并没有多反感预制菜,平时懒得做饭了自己也会买,觉得预制菜是工厂生产的,可能比一些来路不明的外卖要安全卫生。 但来餐馆吃饭的概念就不一样了,我来餐馆就是为了吃上新鲜热炒的菜。而预制菜没有现炒菜那种鲜美的味道,还可能含有一些添加剂,怎么能一样呢? 我觉得对于出售的预制菜,餐馆不能揣着明白当糊涂,对顾客应该尽告知义务,就像对待转基因食品或者有机食品一样,在菜品名字旁边标注,让顾客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否则顾客花了钱想尝尝厨师的手艺,餐馆招呼不打就把预制菜热热端上了桌,怎么都有点骗人的意思,大家觉得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