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毛主席谈《资治通鉴》: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你上面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 1975年,毛主席因为得了白内障看不见东西,就打算找几个人帮他念书听。 毛主席听的书很杂,从历代的诗词歌赋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等他都要听。 为了给主席找“念书者”,工作人员专门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芦荻,芦老师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毛主席跟她很聊得来。 芦老师忙的时候,毛主席也会让贴身的秘书孟锦云给他念《资治通鉴》。 孟锦云年轻时读书不多,念《资治通鉴》难免有些磕巴,当她念不出来的时候,毛主席虽然看不见,却会自动地背出后面的段落,帮她“补齐”。 在念《资治通鉴》的间隙,毛主席和小孟还会谈一些关于读史、学习的心得体会。比如毛主席就鼓励小孟要多读点书,但在读书时还要善于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毛主席说:“《资治通鉴》这部书我读过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孟锦云好奇地问道:“《资治通鉴》为什么不从有史以来就写,而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呢?” 毛主席说:“司马光所以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是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说是司马光认为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这年周天子封韩、赵、魏3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原先韩、赵、魏三家篡夺晋国政权,瓜分晋国土地人口并不为诸侯所接受,但周天子的承认代表着原来不合法的事情变成合法的了。 这种“下克上”,扰乱分封制统治秩序的事情被司马光认为是周朝衰落的起点,他评价说:“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 毛主席解释说:“选择这一年的这件事为《资治通鉴》的首篇,这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 “无是无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你上面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