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普义
在浩瀚的书法艺术长河中,唐代徐浩的《论书》一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邃的见解和独到的艺术理念,照亮了后世书学者的心灵之路。其中,“小促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斯其大经矣”这一句,不仅是对书法技法的高度概括,更是对书法艺术美学原则的精辟阐述,引领我们深入探讨书法艺术的奥秘与精髓。
一、小促令大:微观中见宏观之美
“小促令大”,此语道出了书法创作中,小字与大字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微妙关系。在书写小字时,往往需更加注重笔画的精到与结构的紧凑,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字体的神韵与气势。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实则是为了在小字中孕育出大字般的大气与磅礴。当我们将这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应用于大字书写时,便能自然而然地使大字在保持其雄浑壮阔的同时,不失细腻与精致,实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这种转化,要求书者具备深厚的笔墨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能在微观的笔触间捕捉到宏观的美学意境。
二、大蹙令小:宏观调控下的微妙平衡
“大蹙令小”,则是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书法创作的辩证法。在书写大字时,若一味追求豪放与张扬,而忽视了对笔画、结构的精心布置,则易导致字形松散、气势涣散。因此,徐浩提出“大蹙令小”的观点,即在大字书写中也要借鉴小字的紧凑与精致,通过适当的收缩与调整,使大字在保持其应有的气势之外,更加凝练有力、结构严谨。这种宏观调控下的微妙平衡,不仅考验着书者的整体布局能力,更体现了书法艺术中“以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三、疏肥令密:留白之处显神韵
“疏肥令密”,是对书法布局与章法的一种精妙总结。在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关系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气韵。若布局过于松散,则显得空旷无物,缺乏生气;若过于拥挤,则又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欣赏。因此,徐浩强调在书写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疏肥令密”的原则,即在字体较为松散、留白较多的地方,通过加强笔画的厚重感或增加细节装饰来填补空白,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紧凑和谐。同时,在密集处也要适当留白,以透气通神,避免压抑感。这种对疏密关系的精妙处理,是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密瘦令疏:繁简之间见真章
“密瘦令疏”,则是针对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体而提出的调整策略。在书写这类字体时,若一味追求繁复华丽,而忽视了对笔画的精简与提炼,则易导致字形臃肿、难以辨认。因此,徐浩建议采取“密瘦令疏”的方法,即在保持字体基本特征的前提下,通过简化笔画、优化结构等方式,使字体看起来更加清爽明快、易于阅读。这种处理手法不仅要求书者具备高超的技法水平,更需具备对书法艺术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审美眼光。通过繁简之间的巧妙转换,书者能够在有限的笔墨间展现出无限的意境与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小促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这十六字箴言,是徐浩对书法艺术技法与美学原则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们不仅揭示了书法创作中微观与宏观、疏密与繁简之间的辩证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指导原则。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应当深刻领会这十六字的精髓与内涵,将其融入到每一次的书写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最终达到“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