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沙利文在白宫简报会上表示“在我们获得更多相关信息和数据之前,我不对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具体芯片发表评论。但无论如何,此事告诉我们,美国应继续实行‘小院高墙’的政策,也就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在高科技领域实施限制措施。” 这里对于沙利文所说的“小院高墙”,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这里也说明一下。 所谓小院高墙,最早是2018年10月,“新美国”智库的高级研究员萨姆·萨克斯首次提出的,目的就是在科技领域来遏制我们发展。 “小院”指的是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特定技术和研究领域,而“高墙”则代表着围绕这些领域划定的策略边界。 通俗来说,就是美国把一些它认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特定技术和研究,先圈起来,划定范围,然后再用一堵高墙,试图把这些特定技术和研究跟我们隔绝开来。 也就是先用“小院”划定制裁范围,然后“高墙”则是隔绝的力度。 这个“小院高墙”跟特朗普那种大范围的贸易战不同,拜登政府认为采取“小院高墙”更有针对性,可以“精准有效”的来对我们进行精确打击。 这也是拜登政府在经过前两年跟我们广泛博弈后,由于大范围脱钩不具备可行性,且遭到欧洲在内的美国盟友的反对。 所以,美国今年开始,就采取“去风险化”的话术,用“小院高墙”这样乍一听还比较温和文艺的说法来包装掩饰。 特别是沙利文今年重新捡起2018年那个“小院高墙”的说法。 沙利文认为,对于一些在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美国希望让中国脱离供应链,也就是竖立高墙,但这只会影响经济的一小部分,也就是美国认为的小院。 沙利文觉得,在“小院高墙”之外,其他对华经济交流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在减少碳排放和提供发展援助等全球公共产品方面的合作也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这就是美国所谓去风险化。 拜登政府信誓旦旦宣称,这套“小院高墙”模式,不是为了遏制我们发展,不会与我们脱钩。 这基本就是布林肯6月访华以来,不管是耶伦、还是雷蒙多,都采取的话术。 但事实是,所谓“小院高墙”就是美国对我们进行的科技战,试图通过对我们核心科技限制,来遏制我们发展。 所以,不管美国再如何说让我们别误会,但事实是我们并没有误会美国,美国一直在做一些实质性破坏双方关系的行为,还要我们别误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管美国怎么说,我们过去这几个月,仍然是按照我们既定战略和方向去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