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穷人何止千万?有长期因灾病致贫的,有短期因灾病致贫的,有命运不济做事就赔钱反而贫困的,有被迫困在大山里无力脱贫的,总之,穷人始终还是有的,以各种理由存在着。
对于这些身陷贫困的人,也自然有很多善心人士始终关怀着他们,也许这些善心人士未必是大富大贵之人,但他们却有着一颗助人不求回报的善良的心。

易经文章配图
人类是最为复杂的生物,复杂到表象和本质甚至会背道而驰。所以,一个善良人的作为一定是好的吗?真的未必!“好人办坏事”并不鲜见,是因为“好人”不够好吗?并非如此!更多的情况是好人滥用了“善心”!
俗语云“除恶即是扬善”,那么“助恶”呢?滥用善心,帮助那些不该帮助的人,其结果就是典型的“助恶”,以善心而行恶事,是行善者的最大悲哀。

易经文章配图
这两类“穷人”,千万别帮!
其一,自暴自弃的穷人有一类穷人是不值得帮助的,而且在社会上这类人还真的不算少。这类人没病没灾但主观上不思进取,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愿承担任何责任,混日子,饿不死即可,属于典型的自我放弃类型。
如果救济他们,除非他们认识到错误,并自行改善了,否则救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而且,一旦得到救助,这类人不仅会更加有恃无恐,还有可能对救助者产生依赖心理,救助若停止,更可能恩多而生害,反而对救助者更为不利。人性的恶正在于此,有时候真是不得不防。

易经文章配图
其二,本质“恶”的人这类人尤其需要提防,恶人们有着天然的不择手段向上攀爬的心理欲望,而且很难知足。即使身处贫寒,一旦得到救助,就会激活他们的内在欲望,并通过各种手段去取悦施助者,以获取个人的更大利益。
如果施助者有相当的权势和地位,那就更要小心了。恶人们若是仅仅获得经济上的援助,那最多也就是施助者损失一点点财货。恶人们若是因为被救助而获得了权力,那才是真正噩梦的开始,他们会用尽这点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伤害到更多无辜的人。

易经文章配图
古时候,帝王用人为什么常常要求“德才兼备”?而且德行还排在才华之前!原因就在于身处高位的恶人,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所以,史书上那些提拔了恶人的善人们,到头来即使不被恶人所伤害,名声和德行也无疑会因为提拔过恶人而被减损到所剩无几。

易经文章配图
《易经》中的《损》《益》两卦是一个小的整体,《损》卦损己益人,《益》卦损人益己,但正确的损益都是有客观条件的,当损则损,当益则益。哪怕是损益程度,也是有说法的,不可因损益而轻易放弃自己的根基。
《损》《益》两卦中对如何救助是有标准的,其一是是否确实需要救助,其二是救助必须用心和及时,否则,得到的结果未必是最好的。

易经文章配图
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道理。大家都在“锦上添花”,有几人“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后还妄求得到对方的高回报,于情于理,可能吗?多数人借钱救助别人都是等别人走投无路,厚着脸皮上门借钱,然后因为担心对方还不起,勉为其难借了一点点,真正看到对方有需求主动借钱的又有几人?当把救助的心态变成了交易的心态,试问功德又在哪里?几乎所有人落难时都希望能得到帮助,可是绝大多数人在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却都选择了退避或者交易,是不是感觉有些可笑,但这就是真实的人性,带有劣根性的人性!

易经文章配图
综上所述,行善也需要智慧。真正行大善的智者,仅仅有善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鉴别善恶的能力,否则,一时之错可能毁掉半世善果。而以上提到的不值得救助的两类“穷人”也是需要谨记的,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善念而帮助了不该帮助的人,那未必是真善,反而可能是行恶,切记切记!
感谢阅览《明境国学》
您的关注转发是我持续发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