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17年饱学老夫子给毛主席出题:“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主席如何

1917年饱学老夫子给毛主席出题:“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主席如何应对? 1917年7月中旬,湖南一师放了暑假,毛主席邀请老同学萧子升和准备回安化老家度假的同学萧蔚然,准备一起游访湖南的大好山水,了解民间疾苦。 他们三个穷学生身上都没有带什么钱,此次游历纯属“穷游”,路上实在没钱住店买饭吃,就干脆借住在寺院里,还有前清的老学究家里。 有一次,在一位姓刘的老翰林家里,毛主席和萧子升写了一首诗: “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谒学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 老翰林见他们作诗有些水平,就送给他们40个铜板作为盘缠。 到了8月上旬,三人进入安化县境内,这里有一家“劝学所”,所长夏默庵是安化县羊角乡大岩村人,早年毕业于清代两湖贡院,学识渊博,熟谙经史,在县里很有名气。 三个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打算去劝学所拜访夏默庵。夏老先生脾气不小,眼界很高,听说有三个年轻的游学先生来拜访,直接对管门的说:告诉他们,就说我不在家。 第二天,毛主席又到劝学所拜访,夏默庵依然不见。 他本以为毛主席不会再来,没想到隔天毛主席竟然又来了。心中不由得暗暗奇怪:别人只要一次不理,就不再上门了,这个小子似乎有些毅力,倒不知学问深浅如何。 夏默庵有心相试,就让管门的放毛主席进来,自己写了半幅对联放在书桌上,自己走了出去。 毛主席进门一看,只见书案上放置着半副对联,上书:“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他一看便知:这个“鸟声声”,“到也,去也”有些揶揄他的意思,讽刺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鸟。 也罢,但凡有些学问的饱学之士,心里都免不了有狂傲之气,这个夏老先生是要考我学问呀! 毛主席微微一笑,拿起笔一挥而就:“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默庵出来一看下联,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个对句的意境格局竟然比他的出句更高,而且还不露痕迹地反击自己是“井底之蛙”。 他觉得这个年轻人绝非凡夫俗子,连声赞道:“写得好,写得好!” 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后生可畏啊! 老先生立即整容相迎,不仅请毛主席吃饭,还留他住宿过夜,当天晚上二人相谈一见恨晚,成了忘年之交。 第二天,夏默庵送给毛主席八块大洋作为旅费,并亲自送到大门口和他依依道别。

评论列表

楚天龙吟
楚天龙吟 7
2023-09-08 14:09
都是非常人![点赞][点赞][点赞]
点破尘埃
点破尘埃 6
2023-09-08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