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抗战时期,卢沟桥附近有一个郝老太婆,大字不识一个,生活穷到连母鸡下蛋都成了奢望,

抗战时期,卢沟桥附近有一个郝老太婆,大字不识一个,生活穷到连母鸡下蛋都成了奢望,可她却成了日军眼中“良民”典范,专门为她树了一个大大功劳碑! 在日军侵华之前,郝老太婆就是十里八村数得上的穷苦人家,因为她舍不得吃鸡蛋,只能拿到附近的小店里换点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入侵华北,战火纷飞。郝老太婆与她的老伴,生活在卢沟桥附近,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在战火中愈发艰难。 宛平城没能坚持多久,很快便沦入敌手,郝老太婆这次反倒成了积极分子,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定前往日军军营,磕头纳捐,将衷心表的足足的,为了讨好日军,连家中仅有的余钱都拿了出来,当做了讨好侵略者的投名状。 不仅如此,她还自愿为日军干起了杂务,不辞辛苦地给日军送饭送水。这还不够,时间久了,郝老太婆的殷勤不仅局限于为日军干活。她发现日军伤员的营养状况很差,于是毫不犹豫地跑回家,将她珍贵的母鸡下的每一个蛋都拿了过来,没有一丝吝啬和犹豫。 对于如此“良民”,日军当然大为欣赏,为郝老太婆刻意撰写了一人多高的庆功书,一个大字不识一个,连民族尊严都没有的老太婆在日军眼中成了“先进典型”,成了他们宣扬的对象。 如今,战争的阴云早已散去,或许在战火硝烟中的年代,她有为了生存和亲人而挣扎的苦衷,但无论如何,“汉奸”都应当是我们痛恨和嘲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