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0 年起,长江开启了十年禁渔计划,如今已马上走过五个年头。这五年间,长江水域生态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是鱼类资源的变化备受瞩目。
禁渔前,由于过度捕捞等因素,长江渔业资源急剧衰退,一些珍稀鱼类甚至濒临灭绝。“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资源量较 20 世纪 50 年代减少了 90% 以上,长江江豚的数量也大幅减少,白鲟更是被宣布灭绝。
最为明显的就是鱤鱼。
在长江的一些江段,鱤鱼的数量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了 “米鱤”(体长超过一米的鱤鱼)频频被钓获的情况。
不仅仅是体型变大,一些地方长江干支流中鱤鱼的数量甚至多到“泛滥”,这在禁渔之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除了鱤鱼外,不少珍稀鱼种也开始出现。
被誉为 “长江三鲜” 之一的刀鲚,曾经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但在禁渔政策实施后,刀鲚的资源量逐渐恢复。
另一种珍稀鱼类——鳤鱼,曾在长江水系消失了10年之久。禁渔后,渔业专家先是在鄱阳湖发现它们的踪迹,随后2年多时间里,鳤鱼的身影已经扩散到长江湖北段、江西段,在赣江等支流当中,鳤鱼也是频频出现。
相关数据表明,2023 年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 227 种,比 2022 年增加 34 种;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14 种,比 2022 年增加 3 种,新监测到滇池金线鲃、细鳞裂腹鱼和四川白甲鱼等物种。
这就是5年时间以来禁渔的效果,不可谓不明显。
仅仅过了5年时间,长江的鱼类资源就有显著恢复,有不少网友都在猜测,再过5年之后,长江还会接着禁渔吗?
据一项调查表明,长江禁渔几年以来,鱼类资源数量仅仅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3成左右,再过5年时间,大概能恢复到6-7成。
另外,鱼的数量多了,并不代表长江的生态系统就稳固了。鱼类密度只是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一项指标而已,就像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数量就算再多,把整个长江填满,也仅仅只是四种鱼而已。
不仅仅四大家鱼数量要多,大型水生生物如江豚、中华鲟、长江鲟的数量也要足够多才行,只有生物多样性恢复了,这个生态系统才算稳定。
目前的情况是,四大家鱼再过5年时间,可能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但长江江豚以及中华鲟、长江鲟等大型水生生物,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这个时间有可能长达几十年。
所以,期待5年之后禁渔完全放开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对于钓鱼爱好者而言,可能要面临一波好消息,一些原来不让钓鱼的水域,可能会重新开放给垂钓者。
比如,湖南在2024年底就修改了关于垂钓的管理制度,大大缩小了禁钓区域的范围。5年后,更多水域应该都会开放休闲垂钓。
目前不能钓鱼的江苏、安徽等地,钓友们可能还要再煎熬几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