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10年毛主席改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1910年秋天,17岁

1910年毛主席改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主席辞别了母亲,带着一些简单的行李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爱看的书籍,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就学。 此后40多年他再也没有回到韶山冲。 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距离韶山冲大约五十里地,是当时湖南省少有的几所现代化学校之一,毛主席来到这里之后,被学校的规模着实震惊了。 因为在这里就读的大多是湘乡县城里有钱人家的子弟,来自乡下还操着一口土音,衣衫破旧的毛主席在学校时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许多年后,他对友人斯诺回忆说: “我以前没有见过那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农民供得起上这样的学堂。我的穿着比别人都寒酸。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 尽管如此,毛主席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条件比较差而自怨自艾。 有一天,毛主席从书上看到了清末文人郑正鹄的一则故事,令他精神一震。 说当年郑正鹄到天水出任县令,一些官吏巨富见他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有意奚落他一番,便请画工画了一幅《青蛙图》送给他。 郑正鹄一看便知其意,稍加思索,当众挥笔在图上题了一首七绝诗《咏蛙》: 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这首看来如打油诗一般的小诗霸气四溢,众人看后大惊,再也不敢轻视于他。 毛主席看了这首诗很受鼓舞,情不自禁地在作业本上写道: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毛主席的国文老师谭咏春一直对主席颇为激赏,他早就预言毛主席有“建国之大用”,看了这首诗后他赞扬道: “诗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