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彦图(1867-1938),字矩甫,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赛音诺颜部人。清朝末年大臣,成吉思汗第二十七代子孙,父亲达尔玛是怡亲王载垣女婿。 同治六年(1867年),生于蒙古世袭亲王家庭。祖先策凌参与平定厄鲁特叛乱有功,乾隆帝亲封札萨克亲王(即喀尔喀亲王、超勇王),世袭罔替。那彦图历任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镶黄旗都统、上驷院大臣,补授阅兵大臣。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去世 “那王府,是外蒙古亲王在北京仅有的一处王府。”第一代亲王策凌的封号为“蒙古喀尔喀大扎萨克和硕赛音诺颜亲王”,因有“超勇”赐号,王府亦称“超勇亲王府”;又因最后一代亲王名叫那彦图,王府遂有“那王府”的俗称。 《燕都丛考》载:“超勇亲王府在宝钞胡同。案:王讳策凌,尚纯悫(que)公主,圣祖十女额附也,谥曰‘襄’,配享太庙。按:今其后人那彦图袭爵,府曰那王府。”那王府在宝钞胡同西侧,坐北朝南,南北贯通国兴胡同和国祥胡同。原来大致的建筑格局是:府门(宫门)三间面南,府门东、西两侧各有角门(阿司门)一座。府门外照例对面是一座影壁,两侧设置石狮、灯柱、拴马桩和辖禾木。府门内有一座木质影壁,银安殿建筑宏伟、结构紧凑,殿宇均按皇宫形式建筑,只是规模小一些。那王府与京城内的满洲王府、内蒙古王府相比,蒙古习俗明显。如:每年腊月二十三,都在府中佛堂院内架设一座蒙古包,中间生一个大火炉,府内的喇嘛和其他人员在亲王的率领下,围着火炉高声念经。如今,那王府已大部分改建,只有国祥胡同甲2号还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国祥胡同甲2号原来是那王府中路最北面的两个并排的院落,现在是街门面北的独立院落。东院南墙是一座一殿一卷式垂花门,北端有7间后罩房;正房5间,为带廊起脊瓦房,举架高大、灰筒瓦屋面,两侧各有耳房1间;东、西厢房各3间,西厢房与西院东厢房为两卷勾连搭过厅;院子四周有回廊环绕,中间有两座放置在雕有海水江涯石座上的太湖石。西院亦有回廊环绕,南房3间,顶为大式歇山筒瓦调大脊,四周带围廊;东、西厢房各3间;正房5间,两侧各有耳房1间,正房顶为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前出轩,轩为悬山卷棚顶,面阔三间,前有月台三出陛,即月台的东、西、南三面有台阶;西跨院有一座西式二层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