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回家了,在家只待了三天,年三十到家,正月初三就来上海了。年三十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正月初一,初二老家是雨夹雪,出行非常困难。 就是在这种天气情况下,我妈妈还是要让我去给二舅拜年的。
当时我只好和三妹坐着爸爸的小三轮车,去给二舅拜年,爸爸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冒雪开着三轮车载着我和三妹。我和三妹坐在后面,真的有点担心。
到了二舅家,我和三妹一个人给了200元给舅舅,三妹还买了牛奶和水果。二舅当时很开心, 因为二舅是老光棍,没有结过婚,没有子女,他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二舅家拜完年,回家的路上,爸爸又骑车带我们去了姑妈家。 我们特别喜欢姑妈,因为我们从小就是姑妈带大的,我八岁之前都是和姑妈在一个锅里吃饭, 我有时候觉得姑妈比妈妈还亲。
到了姑妈家,我和三妹还是一个人给她200元, 姑父不让姑妈收我们的钱,我们偷偷地给姑妈, 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姑妈只好收下了我们给的钱。
在姑妈家真的很开心,看到了表哥表嫂,他们平时虽然也在上海打工,但因为工作太忙了,我们几乎不见面,只有到春节的时候才能见一面。
从姑妈家回来,妈妈问我们有没有去小舅家,我们说没有去,小舅家有点远。然后三妹说她明天开车去小舅家,因为时间太短,要回上海,我只好拿了200元,让三妹帮我带给小舅。
妈妈又说大舅过几天也要过来, 大舅爱抽烟,让我们一个人买一条烟放在那里,等大舅来了,她转交给大舅。
妈妈又说堂妹春节的时候送了很多东西过来给她,她让我们也要去看看叔叔。三妹说她过几天就去,因为叔叔离三妹家很近。我要来上海了,没有时间去看叔叔,我也准备让三妹带钱给叔叔,但是三妹说叔叔不会要我们的钱,这才作罢。
到了上海以后,后来听妈妈说, 小妹回来了,还专门去看了大舅,小舅,叔叔,而且每家每户都给了钱,拿了礼物。她还说二妹虽然没有回家,也让小妹带钱给这些亲戚们了。
我们平时在外面打工,家里 亲戚家只要有什么人情需要送的, 妈妈都会及时打电话跟我们说。 比如上次小舅从屋顶摔下来(小舅是瓦匠)。 妈妈跟我们说了以后,我们每个人拿了300元给妈妈,让妈妈转交给小舅,像这样的情况举不胜举。
只要父母开心,我们出一点小钱又算什么呢? 孝敬这些亲戚的同时,也就等于孝敬了父母。
写在最后:有一句成语叫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是指从不同角度对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我认为“连坐式孝顺”会让子女反感,老人却认为是理所当然,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什么叫做“连坐式孝顺”,然后再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占有多大的比例?
“连坐式孝顺”,顾名思义,就是子女孝敬父母时,也要孝顺和父母关系好的人,比如父母的兄弟姐妹,结拜好友等等。
其实就是讲人情,目的是让家庭更团结,与朋友关系更好。
我认为“连坐式孝顺”只是个别例子。现在大多数父母孰重孰轻,还是拎得清的。
对于那种“许多子女“被迫”花钱,花时间去孝顺亲戚及父母的好友压力越来越大,子女们苦不堪言”的说法,只不过是自己怕花钱,怕费时间,一种托辞而已,假如你的父母有一门当官,有实权的亲戚,而你又有求于人家的话,不用父母告诉你,你就会屁颠儿屁颠儿去“孝顺”人家了。
我们的父母绝不会让自己的子女,不顾子女家的经济状况,让你孝顺自己的亲朋好友的。
父母是我们一生至爱的人,对于父母对合理要求在自己经济及精力能够承受的情况下,理应尊重父母的合理要求。
亲情是一种无私的感情,虽然亲情与生俱来,但还是需要我们去维护,不要因相处的时间短而消失,也不会因为相处时间长而稀薄,爱永远都是相互的。
我们要珍惜祖辈积淀的血缘情感,让他们感受到,在宽容和睦的氛围里,享受着亲情带给他们的温暖和舒心。在日常的交往中是抱着以心换心的真诚态度来相互之间维系感情,增进血脉亲情的。
良知告诉我们,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以孝为先,仁义礼义,不失体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那份朴素的执着,去呵护本有的亲情,保留着淳朴的善良和良心。
可能有人会说我“愚孝”,那今天我就当一回“愚孝”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