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顾方舟趁着妻子外出,狠心将不明液体倒入不满1岁儿子的嘴里。随后,顾方舟哽咽地说:“孩子啊,别怪爸爸……” 1955年,顺利拿到苏联医学院副博士学位的顾方舟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可刚回国的他,就接到了一个艰苦的任务,带着团队研制可以治疗“小儿麻痹”的药物。 原来,这一年,小儿麻痹肆虐全国,许多不幸患病的儿童不是病死就伤残,病魔让数个家庭支离破碎。 危急关头,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团队研发可以对抗病毒的疫苗。 当时我国医疗水平还很落后,可顾方舟等人没有被困难吓怕,他们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终于看到了曙光。 第一批疫苗,是用猴子做实验的并取得了成功。 但猴子毕竟是动物,疫苗对人体会有什么反应和作用还是未知的。 就在这时,顾方舟站了出来,他决定亲自试药,同事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可顾方舟说,必须迈出这一步…… 一个星期后,顾方舟的身体并没有变化,同事们也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的实验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儿童是否可以适应疫苗。 当时患病的大多是7岁以下儿童,虽然成人没有也最,可孩子未必。 这次,顾方舟又做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就是用自己一岁多的儿子做实验,这件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那天顾方舟回到家,儿子甜甜地叫了几声:“爸爸!”顾方舟心里五味杂陈。 不一会,妻子外出,顾方舟将儿子抱在怀里,孩子一直冲着爸爸笑。 顾方舟知道,没有那么多时间可顾虑的,一狠心将药水倒进了儿子的嘴里。 妻子知道后,虽然心里难过心疼,可是她理解丈夫。 最艰难的一个月过去后,孩子并没有出现排斥反应,实验室的小伙伴们欢呼雀跃,顾方舟却哭了。 疫苗研制成功了,成千上万的儿童有救了,这背后是顾方舟等人巨大的投入和牺牲。 不过,顾方舟并没有就此终止实验,在之后的一年内,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他们又研制出了糖丸疫苗。 疫苗的成功,挽救了无数个家庭,也改变了无数儿童的命运。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向伟大的科学家顾方舟和他的团队致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