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26年后他送老师一套房

烟波聊娱乐 2024-11-13 04:11:28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06年春节内蒙古武川县刮起一阵暖心旋风:陈志德,这位从贫困山村走出的企业家,给恩师张秀荣送了一套价值10万元的新房。

谁能想到,曾经还是穷学生的他,连一双像样的鞋都买不起。

他的班主任张秀荣老师,曾偷偷往他家信箱塞了20元 - 那可是她整整半个月的工资!

这对师生的故事,就像一部现实版的"岁月如歌"。

等等这20块钱最后花哪去了?

这房子张老师收了吗?

这个故事还要从1978年说起。

那一年31岁的张秀荣大着胆子从繁华地区调到了武川县,成了这里的一名数学老师。

没想到这一来就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学生。

刚到武川县的第一天,张秀荣就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教室里坐满了衣衫褴褛的孩子,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特别是那个坐在第三排的男孩陈志德,虽然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但举手回答问题总是又快又准。

私下打听才知道,这孩子家里一共六口人,还有个哥哥和四个妹妹要养活,父母种地的收入连温饱都难保证。

但再苦的日子也没有打败这个爱学习的少年,每天天不亮就走好几公里山路来上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张秀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仅免费给学生补课,还经常偷偷观察陈志德的一举一动。

没成想眼看就要中考了,陈志德却突然消失在了课堂上。

"不行必须去看看!"张秀荣二话不说,顶着大太阳就往学生家里赶。

原来是家里出事了:妈妈病倒了,家里农活没人干,这懂事的孩子就主动承担起了家务。

张秀荣当场就红了眼眶,但还是强忍着心疼,对他说了一番情真意切的话。

"你知道吗?知识就像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一扇通向美好生活的门。"

"现在回家干活能帮家里省下一个劳动力,但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就能彻底改变整个家的命运!"

这番话像一道惊雷,打醒了陈志德。

很快他就重返校园,学习比之前更加刻苦了。

但命运似乎总爱和这个少年开玩笑。

上了高中后他的父母又双双患病,他又一次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他的初中老师张秀荣又及时出现了。

这一次她没有说太多大道理,只是轻轻地说:"孩子,你已经走了这么远,何必在终点前放弃呢?"

就这样在张秀荣的鼓励下,陈志德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位朴实的数学老师,就这样两次挽救了一个充满潜力的少年。

有人说遇到一个好老师,就像冬日里遇到一抹暖阳,能照亮人生的航向。

在老师的鼓励下,陈志德真的创造了奇迹。

1981年的夏天骄阳似火。

当陈志德拿到长春地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第一反应不是告诉父母,而是飞奔到了张老师家。

"老师我考上大学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激动的颤抖。

张秀荣看着通知书上的大红章,脸上的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可是当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到陈志德脚上的鞋子时,笑容突然凝固了。

天啊这不就是三年前初中毕业时穿的那双棉鞋吗?

鞋子已经破破烂烂,鞋底都快跑平了,还打着补丁。

"这孩子这些年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啊..."张老师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

但她太了解这个倔强的学生了,直接给钱肯定会被拒绝。

于是张老师想出了一个"高招"。

她写了一封暖心的祝福信,偷偷塞了20元钱进去,默默放进了陈志德家的信箱。

要知道那可是她整整半个月的工资啊!

这操作在今天的网友看来,简直就是"神仙老师"的教科书级示范。

收到信的陈志德感动得眼眶都红了。

可是这个倔小子啊,去旧货市场只花了5块钱买了双便宜棉鞋。

剩下的15块钱他竟然执意要还给老师!

说真的这种"不识好人心"的学生,换我是老师真想给他一个爆栗。

但张老师不仅没生气,反而更加欣赏这个知道节约的孩子。

就这样陈志德带着70块钱的路费和这双5块钱的新鞋,踏上了去长春的列车。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等我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好好报答老师的恩情。

那时候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誓言,会在26年后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实现。

少年许下的诺言,在岁月的长河中从未被遗忘。

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陈志德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又读了博士。

这一路走来可不轻松,大一那年父亲就离世了。

他强忍着悲痛只请了几天假就返回学校,因为他知道这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省吃俭用靠着奖学金和做家教的收入养活自己。

食堂的饭菜能不点肉就不点肉,一顿饭恨不得掰成两顿吃。

终于熬出头了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可天意弄人母亲也在这时候离开了人世。

双亲的离去让他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帮助过他的恩师。

2006年春节陈志德回到武川县过年。

在同学聚会上他听说张老师一家还挤在那个不到50平米的小房子里。

当年他去过那个房子,空间小得连转身都费劲。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他的心猛地一揪。

想起当年那双5块钱的鞋,又看看现在老师的居住条件,他突然有了主意。

春节假期没结束,他就开始四处打听房源。

很快他相中了一套环境不错的住房。

转手就掏出10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但在陈志德看来,这钱花得值!

过了几天他拿着房产证来到张老师家。

"老师这是我给您买的新房,您收下吧。"语气轻松仿佛在谈论今天的天气。

张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吓了一跳,连连摆手说不能要。

"您就别推辞了要不是您,哪有我的今天?再说了您当年给我的那20块钱,我可一直记在心里呢!"

看着曾经的穷学生如今事业有成,还心系师恩张老师的眼眶湿润了。

就这样在陈志德的坚持下,张老师终于搬进了新家。

但陈志德的关心并未停止。

每逢节假日他都会给老师打电话嘘寒问暖。

他还经常给老师寄各种营养品,生怕老师身体有半点闪失。

2016年当得知张老师的丈夫去世后,他二话不说就赶了回来。

甚至想接老师去自己家住,虽然被婉言谢绝了。

如今的张老师在那套温馨的房子里过着安详的晚年生活。

岁月静好但深深的师生情依旧在时光中延续。

"那个年代的老师,工资本来就不高,能拿出半个月工资给学生买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大爱?"

"那个年代的学生,功成名就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报答恩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这对师生的故事在武川县传为佳话,感动了无数人。

但在我看来最动人的不是那20元和10万元的数字对比。

而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一位老师愿意倾其所有,帮助一个贫困的学生。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学生始终铭记着老师的点滴之恩。

一双破旧的棉鞋,串起了一段跨越26年的师生情。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

更是一个关于付出与感恩的人间真情。

得到帮助的人懂得感恩,给予帮助的人依然谦逊。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神仙爱情"的教科书级别范本。

你说这世间最美好的关系是什么?

我觉得大概就是这种纯粹的师生情吧。

它告诉我们真情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

但一定会在平凡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这段师生情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或许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贵人。

而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2

烟波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