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签订“二十一条”后,刘少奇刺破手指写下了八个字的血书

长睡不醒 2022-06-15 13:44:52

1915年,17岁的刘少奇还在玉潭中学读书,其中最让他难忘的一段经历,就是参加声讨袁世凯签订屈辱的“二十一条”的时候。

玉潭中学旧址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抢占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随后又利用袁世凯想要复辟的机会,于1915年1月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而袁世凯迫于舆论的压力,和日方谈判了几个月,最终还是在这一年5月份的时候接受了屈辱的“二十一条”。

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的爱国群众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宁乡,刘少奇和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刺破手指,写下“誓雪国耻,毋忘国耻”的血书。

玉潭中学的师生们率先举行罢课游行,他们走出校门,在县城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不久之后宁乡第一女校、崇实学校等纷纷响应号召。

当时的刘少奇是那次爱国游行的骨干分子,他胸前挂着“毋忘国耻”牌子,走在班级游行队伍的最前方,带领着大家一起高呼“打倒卖国贼”,“坚决取消无理的二十一条”等口号。在经历了这场群众性运动后,他的爱国情怀更加热烈了。

1916年夏天,刘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绩从玉潭中学毕业,玉潭中学是刘少奇学生时代唯一一所读满三年的学校,在这里他接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是他心智成熟后第一次蜕变的地方。

从玉潭中学毕业后的刘少奇来到省城长沙求学,他报考当时省城的第一中学和长郡中学,结果是两所学校都录取了他。就在此时一个名叫黄锡类的校长找到了刘少奇,邀请他到自己的学校驻省宁乡中学就读,还允许他插班二年级,缩短学习期限。

驻省宁乡中学旧址

刘少奇了解到黄锡类原是玉潭中学的校长,后来才来到驻省宁乡中学当校长,学校的师资力量也还都不错,还以培养宁乡籍贯的学生为主。因此,刘少奇最终选择去到了黄锡类的学校。

在驻省宁乡学习期间,刘少奇就开始思考自己未来能用什么方法来报效国家。当时中国内有军阀混乱,外有帝国主义欺负,让刘少奇逐渐产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

1916年秋天,湖南总督谭延闿准备办一所陆军讲武堂来培养军事人才,这让刘少奇很是兴奋,但是刘少奇发现这个讲武堂只对湘军的下级军官和退伍军人开放,不得已之下,刘少奇只好找到还在军中的二哥刘云庭帮忙。

谭延闿

刘云庭想方设法找到一位刚退伍的军人刘丰丰,通过沟通之后顺利借到了他的证件。带着这个证件,刘少奇很快通过了考核。

1917年3月,讲武堂正式开学,刘少奇终止了自己在驻省宁乡的学业,来到讲武堂报到。

当时讲武堂的学制是一年半,前半年是学习文化知识,接下来的一年是军事课程的学习。文化课结束后,刚开始学军事课程一个多月的时间,湖南总督就换了人,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一部分将领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护法运动”。

1917年10月,护法军和北洋军在长沙交火,讲武堂受到了波及,被迫停课,刘少奇也离开了长沙,回到了老家。从军报国梦碎后,刘少奇一边在老家自修中学课程,一边强健体魄,等待新的机会。

1919年初,刘少奇再次来到长沙,在同学的帮助下,顶替益阳人士刘士奇的名字顺利插入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三个月后,“五四运动”爆发,刘少奇很快就投入到了这场反帝反封的运动中,成为了育才中学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的骨干。

为了配合学生的爱国运动,育才中学的毕业考试破例提前了,刘少奇顺利通过考试。到了6月,“五四”风暴再掀高潮,刘少奇连毕业证都来不及领取,就邀请了几个同学,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

去到北京之后的刘少奇,想读北大,却又因为高昂的学费而放弃,最终选择了先到保定的留法预备班学习一年(不收学费,半工半读),在根据学校的安排去法国学习。

保定育德中学校门旧址

1920年6月,刘少奇从保定的留法预备班毕业之后,立即申请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报告,却被告知留法的费用增加了,无奈的他只好回到家乡筹钱,两个月后一个更加糟糕的消息传来:法国因为一战的原因,经济萧条,劳力过剩,禁止中国留学生入境!

为了赴法留学,刘少奇筹备了近一年时间,最终愿望却落了空。虽然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屡遭波折,但他没有放弃,还在这一时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前进的道路越发清晰了!

1920年下半年,刘少奇约了几位同伴辗转来到了上海由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他们需要先在学社学习一段时间俄语和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后,再派往莫斯科进修。

上海外国语学社旧址

1921年5月,刘少奇、任弼时等终于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道路。在莫斯科的学习是很苦的,但刘少奇他们始终意志坚定、信念如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消息传到莫斯科后,刘少奇开始考虑入党问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加入共产党,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

中苏东方大学

1921年冬,共产党在莫斯科的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了,刘少奇担任支部委员。这是刘少奇最后的求学时间了,因为马上他就因为组织的需要,回到我们自己的国家进行斗争了!

这就是刘少奇早年的求学生涯,可以看出真的很难,但他救国救民的心始终是不变的,他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