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昭公主: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女子,娘子关因她命名,用米汤下退敌人

路生观史 2022-12-26 22:46:23
平阳昭公主:守在娘子关上的女人,用米汤下退敌人

平定县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中段西麓,阳泉市东南部。娘子关位于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长城的著名关隘,也是出入晋冀的咽喉要塞。

元好问(1190年—1257年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作《游承天悬泉》,其中有这样的几句:

诗人爱山爱彻骨,十月东来犯冰雪。

悬流百里行不前,但觉飞湍醒毛发。

閒閒老仙仙去久,石壁姓名苔藓滑。

此翁可是六一翁,四十三年如电抹。

并州之山水所洑,骇浪几轰山石裂。

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劂。

据说,这是娘子关之名最早出现的诗文,而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修的《大清一统志》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这就是说,娘子关之前并不叫娘子关,至少在官方的文献不叫娘子关。但娘子关确实与女性有关。

《魏书·地形志上》中说:“乐平郡 ……有井陘关、苇泽关、董卓城、妒女泉及祠 。”

乐平郡建安二十四年(219)置,治沾县(今昔阳县西南)。辖境约相当今山西阳泉、和顺、昔阳、平定等市、县地。

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井陉关,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隶属石家庄市,地处石家庄市西部,太行山东麓)北井陉山上,因此得名。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井陉关是就地域而言,指的是井陉全境,包括东口的土门关,西口和故关、娘子关。

《唐书·地理志》中说,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市和正定、藁城、灵寿、行唐、井陉、阜平、栾城、平山县等地)获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有井陉关,又名土门关。

从秦开始,土门关就已经筑有雄稀的关城,乃是兵家必争之地。韩信破赵之战,就发生在以土门关为中心,西到今井陉微水,东到获鹿县城,其间约三十华里范围之内。史料载,当时赵国之李左车教陈余集重兵于土门关,坚壁勿战,而以奇兵间道截其后,既可以放韩信入故关,而不使出土门关,如投虎于柙,所以制其死命。而陈余却固执己见,不在土门关设防,却在现获鹿县城东北旷地驻兵。结果,使韩信有机可乘,用奇计一战灭赵。

故关在山西省平定东九十里,今称旧关。《元和郡县志》:“井陉故关,在广阳县东八十里。”

井陉境内的古道,即史载的“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羊肠一线之通道上。所以,井陉历来为畿辅右藩屏蔽而北拱神京(北京),东达河朔,西通秦晋巴蜀的必经孔道,故历代“依籍特重”。《吕氏春秋》《淮南子》称其为天下九塞之一。

太行山由北向南迤逦而来,层峦叠岭,几无间断,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到了井陉古道这一带山势更高。由于太行山为褶皱断块山,东麓有大断层切过,因此东坡特别陡峻,难以攀登,成为晋冀之间交通的大阻。好在太行山内部也有许多断裂带,一些沿断层谷发育的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山脊,注入华北平原,它们为太行山东西两方交往提供了天然孔道。

井陉关就是这样一条孔道。那里有滹沱河支流绵河(也称桃河)横穿断裂谷流出,其沿河隘道使是“井陉”,即太行第五陉。由“井陉”东出,可直达古代河北重镇真定州(今河北正定),入华北平原;西出,上山西高原,通晋中政治中心太原,并可转入关中地区。这条通道把太行山东西两方及广大地区连结起来,大大方便了北方的交通。、

“井陉”两边石壁峭狭,车不能方轨,骑不能并行,险厌难行,但古代晋冀间或北方有战争,东西两方行军多取道于此。特别这里是古代政治中心,关中地区通向河北的驿道所经,这条驿道在真定州与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驿道相接,北通蓟燕及辽东。这更增强了“井陉”的重要地位。

苇泽关就是娘子关。

董卓城也叫董卓垒,《魏书·地形志》中说,乐平郡石艾县有 “董卓城”,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

妒女泉亦作“妬女泉”。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县、 寿阳 (唐代受阳,今山西寿阳县)二界有 妬女泉 ,有神庙,泉水沉洁澈千丈。祭者投钱及羊骨,皎然皆见。”娘子关有多处飞泉,西北侧的“悬泉”最为出名,又称为娘子关瀑布、水帘洞瀑布。瀑布宽6.5米,落差40米。明代王世贞有诗赞:“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当地人说,“悬泉”就是妒女泉。

在唐代流行着这样一个关于妒女泉传说:泉眼温柔,水流明澈,但性情极善妒。如有女子衣饰富丽华美,或是手捧山丹、百合等艳花,经过此泉,必遭遇风雨雷电的袭击,无一例外。

妒女祠是一座祠,据说和妒神碑,妒神碑在今太原市纯阳宫,原在娘子关,上书《妒神颂并序》,刻于唐大历十一年,即公元776年,由河东节度副大使兼太原尹北京留守薛兼训主持建立,判官、游击将军李諲撰文。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晋文公曾想封赏隐居的介子推,放火烧山,却烧死了介子推。为了表示悔意,晋文公将介子推被烧死的绵山改名为介山(山西省介休市东南),下令国人在这一天不准生火,以慰藉介子推在天之灵。

民间为了纪念介子推,不仅是一天生火,而是在介子推去世的那个月都不生明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后来,这一个月渐渐减少到清明节的前一天,即为“寒食节”。

但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看到百姓为了介子推寒食,有的人甚至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很不心忍。当时,介山氏出嫁到苇泽关,认为哥哥当时不应该推脱不出,就一心想要改掉这一风俗,但任凭她怎样劝说,人们都不肯放弃。于是,她从冬至起,上山日积一薪,百日后点火自焚,成为了“易俗寒食,改节清明”的倡导者。她死后,娘子关的悬泉旁为她建了“妒女祠”,旁边的泉水也被称为妒女泉。到唐代,妒女祠祭祀极盛,她被尊为“妒神”。

介山氏的事迹在《山西通志》《平定州志》均有记载,但她为什么会成为“妒神”却没有人能说清楚。对于“妒神”《旧唐书》有这样一段记载: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玄冲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高宗闻之,叹曰:真大丈夫也!”

当时,并州的范围指山西全境。高宗要来汾阳宫,因道路从妒女祠经过,并州长史李玄冲竟然打算征集数万人另开御道,因为妒神见到盛装过之者会兴风雷。狄仁杰不接受做法,打消了这个计划,被高宗称赞为大丈夫。可见,当时人对妒女的迷信。但在娘子关,有一个人却真实而具体地超越了她。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平阳昭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

平阳昭公主,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母亲是李渊的嫡妻窦氏(窦皇后)。一个真正过娘子关的女将军。

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昭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娘子关城前后还留有多处与平阳昭公主相关的历史遗迹,如公主洗脸潭、“点将台”和绵山顶上的“避暑亭”等。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平阳昭公主驻防时所建。据今记载,隋开皇时曾在这一带设置苇泽县。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昭公主曾率兵驻守,所属部队被时人称为“娘子军”, 故在其后人们渐渐将苇泽关称为娘子关。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平阳昭公主率领娘子军驻扎娘子关之后,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不给敌人可乘之机。一次,刘黑闼部大举进攻,平阳昭公主眼见敌人来势凶猛,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挥娘子军与居民严防死守。由于关内军队兵力不足,娘子关的情况十分危险。

面对数倍于其的军队,平阳昭公主心急如焚,在城楼上焦急地踱着步子想着主意,同时极目远眺,等待着援军到来。无意中,她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谷子,顿时急中生智,计上心来。于是,她下令城内军民立即收割、架锅、用新米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她又令部众乘夜色从关上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

次日,娘子关前沟壑中米汤横溢,敌人哨兵发现后,疑为马尿,急忙报告主帅。主帅出帐观望,只见娘子关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震天,战鼓擂动,错误地判断唐朝援兵已到,由于害怕中了埋伏,最终不战而退。待敌主帅得知此乃平阳昭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已到,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了。

米汤退敌,一个机智和勇敢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只是平阳昭公主经历的一个缩影。平阳昭公主的事迹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记载,到了出嫁的年纪,李渊将她嫁给了柴绍为妻。婚后他们定居长安城。

柴绍(588-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省临汾市)人。隋唐时期名将,钜鹿郡公柴慎之子。任侠仗义,矫捷勇武。初仕隋朝,起家左千牛备身,保护元德太子(隋炀帝的长子)。迎娶平阳昭公主后,隋朝的天下已是遍地狼烟。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并逐渐形成以李密、窦建德、杜伏威为首的三支主力农民起义军,他们分别活动在今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带,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着隋王朝的统治,将隋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全国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些隋贵族和地方官吏见隋朝大势已去,也乘机而起,占据郡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隋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

李渊在晋阳起兵前,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接信后,柴绍对平阳昭公主说:“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迎接他的义旗,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平阳昭公主说:“你应该赶紧离开,我是一个妇人,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

《旧唐书》:平阳昭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

于是,柴绍立即从小道直奔太原。而平阳昭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省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旧唐书》: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

其后,平阳昭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平阳昭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

何潘仁只因钱财货物被隋朝军队拉走充公,投告无门,才携裹了一群胡商举起大旗造反。他手下虽有3万土匪,也曾打败过隋兵有些膨胀,但本质上仍是一个商人,趋利避害是其本性,要真正单打独斗地去造反,心里毕竟还是有些害怕。马三宝仿佛没用什么高明的手段,就使势力远远超过平阳昭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昭公主的手下。

随后,平阳昭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昭公主。平阳昭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昭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昭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昭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旧唐书》: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

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很高兴地看到女儿已为自己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昭公主。接下来,平阳昭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昭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指挥部)。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昭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昭公主再次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劳。因为李渊当时虽然拿下了长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稳定长安后,李渊立刻掉头对付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的李轨,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扫荡这些势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消灭。这几仗柴绍都曾参与。

平阳昭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昭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此后,平阳昭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

《旧唐书》: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

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她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举殡的女子。而在她的身后还有一段更为神奇的传说。

武士彟(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武周皇帝武则天之父。隋朝年间,经商致富,后成为鹰扬府队正。大业十三年(617年),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李世民军平定长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据传,平阳昭公主重病去世前,武士彟来去探望,平阳昭公主说:“我死以后,别无所求,只愿下世投生公家为女。今世我提三尺剑以打天下,百姓称我武王。公一定要给我起名武钊。金字旁边有把刀。我要杀尽贪官污吏,铲尽士族门第,继承今世未能如意的事业。公可要答应啊!”武士彟满口应允。而在平阳昭公主去世的第二年,一个女孩在武士彟的家中出生了,随后被起名武钊,她便是日后的武则天。

平阳昭公主,作为一介女流,以其胆识和谋略为李渊称帝扫清障碍,堪称女中豪杰。这个传说更像是小说,可能是人们觉得会打仗平阳昭公主那样平平淡淡地离去,多少有些可惜,就这样给了历史和后人一点安慰。在她这朵大唐的铿锵玫瑰里,盛开着的是从长安至晋北甚至更远地方的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1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