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廷从乾隆五十年三月到五十二年三月,整整用了二年的时间对明十三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规模修缮。在修缮中,许多的陵寝的大殿由大改小了。但也有的陵的建筑改动不大,特别是思陵把原来顺治年间建的一间陵门、三间大殿,这次改为三间陵门、五间大殿,特别是增加了宝城、城台。将原来的碑亭改建于城台之上,为明楼。
昨天,“蘸盐”朋友在微博上讲了清廷在修缮十三陵后,将所剩“楠木大料238件、楠木墩头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整齐坚实大城砖130余万块”拉走了,以备他用。对此我请教了明陵专家胡汉生先生。他说这些数字是对的。他告诉我在他写的书中这些都有记载。结果我在《明十三陵探秘》一书中找到了这些内容。书上记载的与蘸盐朋友说的完全一样。同时该书还详细介绍了清廷大修十三陵的日期、修缮基本情况、承修大臣等情况。特别另立一个是题目单讲了清廷这次大修明陵的目的。还讲了这次大修,将长陵大碑楼和长、献、景、裕、茂、泰、康、昭、庆、德10陵的明楼顶全部改用条石发券,这无疑对延长明十三陵的寿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认为胡汉生先生讲得很清楚很客观,不偏不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