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4月30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
可以说,中美经济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对等关税”博弈中搏杀而出。
也是第一次面对面搏杀。

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萎缩0.3%,为202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主要拖累来自贸易逆差(净出口拖累GDP达4.83个百分点)和消费增速骤降(个人消费支出增长1.8%,较前值腰斩)。
中国:GDP同比增长5.4%,显著高于美国的萎缩水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9.7%,显示产业升级成效显著。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内需成为主要驱动力。
2. 贸易表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至766亿美元,自中国进口额同比增长4.5%,但自美进口额下降1.4%。尽管加征145%关税,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仍保持韧性,反映出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中国:对美出口增长4.5%,同时通过拓展欧盟(+3.7%)、东盟(+8.1%)等市场,整体出口增长6.9%。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升至37%,有效分散了对美市场风险。
3. 就业与通胀美国:1月失业率降至4%,但3月就业增长仅6.2万人,创9个月新低,制造业失业率升至5.8%。核心CPI同比上涨3.6%,叠加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通胀压力持续。
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3%,制造业就业景气度虽有所回落(4月PMI从业人员指数47.9%),但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保持扩张。CPI同比涨幅收窄至0.3%,物价总体稳定。

企业成本激增: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关键产业关税税率达129%-145%,导致苹果、特斯拉等企业零部件成本上涨30%-50%。企业被迫加速“友岸外包”,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供应链。
消费者负担加重:服装、家具等商品价格涨幅达17%-46%,低收入家庭年均损失1300-5400美元。消费者信心跌至十年最低,进一步抑制消费需求。
2. 中国的韧性应对市场多元化: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例如,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的出口增速超15%。
产业升级加速:半导体国产化率提升至12%(长江存储市占率),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8亿台,国产替代对冲了外部封锁压力。

货币政策受限:美联储为抑制通胀维持高利率,导致房贷利率突破7%,企业融资成本飙升。但经济萎缩压力下,市场预期2025年下半年可能降息。
财政空间收窄:关税收入(1200亿美元/年)难以覆盖产业补贴支出,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率升至4%。
2. 中国的政策发力内需刺激:发放消费券、推动“以旧换新”政策,一季度通讯器材、家电等品类零售额增长19%-27%。新基建投资增长5.8%,专项债发行近1万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
科技自主:半导体、AI等领域研发投入增长18.4%,初创企业经营活力指数提升20%。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制裁下仍实现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