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并起,国产大模型是百花齐放?还是“大炼钢铁大跃进”? 可以说,在ChatGPT最初发布的几个月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陷入到一片狼狈和质疑当中。ChatGPT这个“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结合的“完美产物”,让国人有了震撼体验,认识到AI大模型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方向。 在短暂的沉寂后,中国公司重整旗鼓,迎头赶上,在“迎战”方面展现了勇气,不仅有关大模型先后问世,甚至掀起了“百模”大战,在数量上呈现疯狂“内卷”的局面。 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山东曲阜召开。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成为此次对话的热点议题,包括百度CEO李彦宏在内的全球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都发表了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作为已经深度布局AI超过十年的公司,百度CEO李彦宏认为,新的国际竞争战略关键点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大模型,而是你的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应用,这些个应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那围绕这个目标,百度做了哪些呢? 一是升级自己的大模型,推动大模型“快起来”。李彦宏透露,文心大模型已经迭代到3.5版本,与3月份的3.0版本相比,训练速度提升了2倍,推理速度提升了17倍,模型效果累计提升超过50%,在数据质量、生成效果和内容安全性上,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是打造AI原生应用,真正把大模型“用起来”。李彦宏举了汽车制造的例子,在最复杂的设计环节中,大模型助力长安汽车在2万多个零部件、几十万个参数里,工程师只需要描述需求,大模型就可以高效地找到组合信息,自动生成设计文档,大幅缩减研发周期和成本。 不仅如此,在中石化、南方电网,大模型也已经融入核心业务场景,学习和分析海量数据,并在智能客服、供应链、系统调度等版块创新应用,促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 据说,当前中国10亿以上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已经发布了79个,几乎每周都有“新模发布”,有专家已经提醒要警惕大模型的“大炼钢铁大跃进”。要知道,安卓和塞班之争,胜负不在技术,更在于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