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曾国藩评价晚清官场:一众官员表面人模人样,而里面全都溃烂。 1850年初,道光

曾国藩评价晚清官场:一众官员表面人模人样,而里面全都溃烂。 1850年初,道光驾崩,咸丰继位,按惯例,皇帝向臣僚百官下诏“求直言”,时任礼部右侍郎的曾国藩给皇帝写了一篇很长的折子,令咸丰看后直呼扎心,又无可奈何。 对于满朝文武,曾国藩是这样评价的: 眼下朝廷里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一些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平庸之辈,看不到一个有才有为,敢于担当,锋芒毕露的官员,我看大部分人都是畏畏缩缩,以溜须拍马为荣。 现在中央政府的官员有两个通病:第一是退缩,第二是琐屑;地方政府的官员也有两个通病:一是敷衍,二是颟顸。 啥叫退缩,就是遇事没有担当,动不动就把事情往上面推,根本不负责任;啥叫琐屑,就是工作没有重点,全在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正重大的工作没有人抓。有的官员天天拿着放大镜抓细节,其实毫无意义。 敷衍,就是只管今天不管明天,把表面文章写得十分漂亮,大搞形式主义,反正自己能升官就行了;而颟顸,就是一帮官员表面看起来人模人样,里面全都溃烂,向上写的报告通篇空洞无物,尽是粉饰太平的文字,并无一句触及要害的话。 十余年来,中央的各部门长官没有一个敢批评国家政策的得失,地方的巡抚总督没有一份文件汇报当地利弊,民生疾苦,大家全都默契地保持沉默。 这四大弊病,自古流传至今,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国家如果发生大事,一定会遇到缺乏得力人才的困难。 原文为: “……一时人才循循规矩准绳之中,无有敢才智自雄、锋芒自逞者。然有守者多,而有猷有为者渐觉其少。大率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 以臣观之,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 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 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乃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 曾国藩上书之后,咸丰皇帝大为震动,下诏嘉奖,并要求各部门进行整顿,但此时的晚清政府积弊已深,各级官员虽接命令,但毫无反应,一切照旧。 九个月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对阵已完全腐败的清朝军队如摧枯拉朽,两年后即攻入南京,与清廷公开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