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年前的今天即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康熙帝的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去世。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正黄旗满洲人。她的祖父索尼是四朝元老,位居康熙初年的四大辅臣之首,父亲噶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
孝诚仁皇后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十七日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行大婚礼,正式被册立为中宫皇后 。当时孝诚皇后13岁,康熙帝12岁,实际上孝诚皇后只比康熙帝大4个月。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孝诚皇后为康熙帝生皇子承祜。未想到承祜只活到4岁就夭亡了,给康熙帝和孝诚皇后以极大的精神打击。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诚皇后又生了一个皇子,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保成,大名叫胤礽。因为胤礽(雍正帝即位后改为允礽)在出生时,他的6个兄长中已死了5个,所以允礽排行为皇二子。胤礽是上午10时出生的,因为是难产,孝诚皇后在当天下午四时就死在了坤宁宫,年仅22岁。
因当时康熙帝的陵寝尚未营建,连陵址还没有选,只得于五月二十七日将皇后的梓宫移到京北的巩华城殡宫暂安。六月二十七日,被谥为“仁孝皇后” 。
孝诚皇后死后不久,康熙帝就派大臣到遵化昌瑞山孝陵附近相度陵址。康熙十七年康熙帝的第二个皇后即孝昭皇后也去世了,其梓宫也停在巩华城殡宫。
康熙二十年陵寝基本完工,于当年的二月十九日,孝诚皇后和孝昭皇后的梓宫一同移往景陵,康熙帝一路沿途护送。三月初八日,两位皇后正式入葬景陵地宫。
康熙帝死后,庙谥为“仁”字,称仁皇帝,这个“仁”字与仁孝皇后的“仁”字重复,所以在雍正元年六月十七日,改“仁孝皇后”为“孝诚皇后” 。
乾隆元年给孝诚皇后谥号加上“淑懿”二字。嘉庆四年加上“恪敏”二字。最后的谥号全称是“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简称“孝诚仁皇后”或“孝诚皇后”。
孝诚仁皇后是清朝最早废止火化,使用棺椁的皇后。景陵地宫共葬了一帝四皇后一皇贵妃,计六个人。
景陵是清陵中葬皇后最多的皇帝陵。公元1945年12月22日景陵地宫被盗,至今尚未清理。我为此呼吁多年无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