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军四大主力被打残,新征的兵员或者没有经验或是年龄偏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跟标准俄军战斗编制不同,他们现在都几乎是肉身上阵,缺乏装甲保护。杜文龙摩拜的 T-90M 也好,主力 T72 系列也罢,都是一点就着,一着就爆。俄军非人性化的装备设计导致俄军不仅是损失了几乎全部装甲,更是伴随着难以弥补的操作人员的损失。要知道那3000辆俄军坦克的残骸对应着上万的坦克兵 -- 包括在坦克大赛中力克96B夺冠的冠军坦克手。他们其中绝大部分是来不及打开盖子逃生的,殉爆往往发生在中弹几秒钟之后。前天乌军抓到俄某坦克团的俘虏,是一名征召的前退伍军人,就说他们根本没有坦克,给他开一辆破装甲车充数。如我之前所述,俄罗斯一年的坦克产量只能补充其战损的10分之1。 杜文龙在一个视频节目中宣称乌军反攻中已经损失了 20% 的豹-2。他这数据应该是来自俄国。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最近在北约的一个讲话中直言,俄国人拿着一辆豹2被毁的照片从10个不同角度,宣传了上千次,纯粹是自欺而已。确实如此。俄国人的频道不断放豹2趴在那的照片与视频,被糊弄的俄国百姓是兴奋了。但世界人民仔细一看那是同一辆坦克。后来这辆坦克被乌军拖回去修理,由于某些部件乌军缺乏修理经验与设备,它最后被送到了波兰。豹2的设计重视人员防护,其人员安然无恙。关于这辆豹2受损的那场战斗,乌军公布了一段坦克上拍摄的视频。其实从空中看到的滚滚浓烟并不是乌军装备起火燃烧造成,而是乌步兵扔出的几颗烟幕弹。当时一辆装甲车受损,弹雨中他们在将士兵(包括一名伤兵)转移到另一辆车上。。。这些信息,你如果有能力查看俄乌英美各方的报道(包括各种社交媒体),你就能看到。 对战场判断不能只看一方的宣传,必须综合多方的信息。但很多人没有独立获取多方信息能力,获取了信息也没有逻辑分析的能力。更多的人甚至意识不到这样多方求证的必要。这就是所谓愚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