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圣母还是冤大头?
说实话,看到何家丽这个角色,我真的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回了封建社会。
年轻的时候被亲妈刘美心偏心,家里的好东西永远轮不到她。
到了中年,又被自己的亲妹妹何家喜算计,赶出了家门。
好不容易熬到老年,本以为能安享晚年了,结果还要替赌徒儿子还债,一直还到七十岁!
这还没完,最后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捐骨髓去救那个曾经害她不浅的妹妹何家喜。
这剧情,简直是把“苦情”两个字写在了何家丽的脸上。
更让人觉得憋屈的是,她所做的一切牺牲,好像在别人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
捐骨髓救妹妹,在编剧看来,好像就是大爱无疆的体现。
但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我只想问一句:善良难道就必须毫无底线吗?
难道被欺负了一辈子,还要原谅所有伤害过你的人?
我承认,亲情很重要。
但是,亲情不是用来绑架的。
何家丽对家人的付出,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人所能承受的范围。
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却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
这样的“圣母”,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悲哀。
何家喜:生病就能洗白?
如果说何家丽是“苦情担当”,那么何家喜绝对是这部剧的“恶女担当”。
为了独占房产,她不惜把大姐赶出家门;为了抢夺酱菜秘方,她甚至去吓唬自己的亲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可以和所有的姐妹断绝关系。
可以说,何家喜这个角色,把自私自利演绎到了极致。
编剧却用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强行扭转了她的人设。
当何家喜生命垂危的时候,全家上下竟然集体捐骨髓,就连曾经被她伤害最深的大姐何家丽,也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
看到这里,我简直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只要生一场大病,就可以洗刷掉所有的罪恶吗?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何家喜的悔悟,竟然仅仅是因为“怕死”。
她不是真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害怕死亡的威胁,才不得不低头认错。
这种“恶人靠病洗白”的套路,简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难道编剧认为,只要让坏人得一场病,就能让观众原谅他们所做的一切吗?
姐夫:下辈子别再遇见!
如果说何家丽是“圣母”,那么她的丈夫张建国,简直就是“圣人遗骸”。
他娶了何家丽,就等于娶了何家所有的烂摊子。
他要替赌徒儿子还债,要被岳母嫌弃,要为了小儿子的房贷打工到七十岁。
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家庭默默付出,却从未得到过应有的回报。
最扎心的是,张建国临终前竟然说:“下辈子绝不娶何家丽!
”这句话,道出了他所有的无奈和心酸。
他爱何家丽,但他更渴望过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
他的一生都被何家的琐事所困扰,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一天。
张建国这个角色,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好人没好报”。
他善良、正直、有责任感,但他却被命运无情地捉弄。
他的一生,活成了“吸渣体质”的典型案例,让人既同情又惋惜。
偏心阿奶:坑全家没商量!
全剧最扭曲的价值观,其实都藏在刘美心的“偏心哲学”里。
她明知道何家喜自私,却纵容她霸占家产;她依赖何家丽付出,却从未给过她公平的对待。
她总是用“谁弱谁有理”的逻辑,来衡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即使阿奶用金耳环暗示她要“守住何家”,她也转头将所有的资源倾斜给小女儿。
在她看来,弱者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而强者就应该无私地付出。
这种偏颇的观念,最终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吸血式亲情”的恶性循环。
刘美心的偏心,是造成何家悲剧的根源。
她的偏爱,让何家喜变得更加自私,让何家丽变得更加委屈,也让整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她的一碗水端不平,不仅伤害了她的女儿们,也毁掉了整个家庭的幸福。
《六姊妹》的大结局,就像一锅乱炖的“伪善火锅”。
表面上热气腾腾,充满了温情,但实际上却是一锅馊掉的鸡汤,让人难以下咽。
编剧试图用“血缘万能论”来掩盖人性之恶,但这只会让剧情显得更加虚伪和不真实。
真正的亲情剧,不应该让好人永远跪着活,更不应该让恶人躺着赢。
如果国产剧继续沉迷于这种“虚假和解”,恐怕观众只能怒摔遥控器:“我们不缺圣母,缺的是人间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