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在微博上介绍碑的各部位名称及规律,今天我再介绍一下:
首先说明一下,趺,就是碑座。以龟为碑座的叫龟趺,我们所见到的多数为龟趺。以龙为碑座的叫龙趺,如历代帝王庙里的二座和明长陵前院左侧碑。碑座是方墩形的,叫方趺,这种碑多级别比较低,但也不是绝对的。
碑首一侧有二个龙头的叫四交龙,每侧有三个龙头的叫六交龙。明清帝后陵寝多为六交龙。王公大臣的墓碑绝大多数都是四交龙,迄今我只发现保寿亲王的碑为六交龙,未发现第二例。
多数碑大体分碑首(陵寝档案多称为屃头),也有叫碑头的。碑首中又有碑额、云盘、交龙几部分。正中的方块刻字的地方叫碑额。碑额下的满雕如意云的一圈叫云盘。
云盘以下雕刻字的部位叫碑身。碑身的正面边框有的雕刻云龙,多上下横边各为二龙戏珠,两侧边,每侧各雕四条升龙,每龙头上刻一颗宝珠。王公大臣的墓碑碑身多雕云龙宝珠。少数碑的侧面也有各雕一条升龙的。清朝帝后陵的碑的侧面都不雕刻龙。碑身的背面(后面)很少有雕刻字的。但个别的也有刻字的,如礼部尚书赖都的碑背后就雕刻了字。
碑身下,龟趺背上有一个平顶面,面中心有一个长方形槽,碑身下的榫插入槽中,以使碑身稳定。这个龟背上的平顶面叫“碑担”。有许多王公园寝的墓的碑担上也雕有云龙、海水江崖图案的。
碑下为龟趺即以龟为座。清朝陵寝和王公大臣的碑中,迄今我还没有发现有龙趺的。皇帝、皇后陵的龟尾多是三尾。王公大臣的墓碑龟尾多为一尾。
龟趺下的长方形(双碑的为正方形)底座叫水盘。水盘上满雕海水江崖,象征神龟在波涛大海中遨游。在水盘的四角分别雕鱼、龟、虾、蟹。鱼在东南角,顺时针排序。个别的也有不雕这四水族的,也有雕其他水中动物的。有的碑的水盘上的波浪中还雕海马、海螺、虾兵、蟹将等。个别水盘的立面还有雕刻图案的。比如慈安、慈禧陵的神道碑的水盘的立面则雕刻缠枝莲花。
以上介绍的只是大多数主流石碑的各部位名称。奇形怪状的石碑还有。比如北京西郊的刘秉权墓碑的龟竟是回头的。不知是何含意。早期的或其他朝代的碑可能没有水盘。清永陵的四座碑亭的四统碑下就没有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