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山谷题跋》中有《题七才子画》,其中说:“眉山老书生作此《七才子入关图》,作人物,亦各有意态。余以为赵子龙之苗裔,摹写物象渐密,而放浪闲远则不逮也。或谓七人者皆诗人,此笔乃少丘壑邪?山谷曰:一丘一壑,自须其人胸次有之,但笔间那可得?”提出了丘壑的意思,其实就是超越笔墨的内在图式,而非指客观的事物。画家在作画之前,要求“胸中有丘壑”,就是构思完成之后才能创作,不能拿起笔来就画,以免出现错误。这种创作方式和写作类似,总是构思在前,实际操作在后。

即便是天才型的画家,也仍然有一个构思的过程。虽然有的画家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构思的具象,但他们有所依凭,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就是精美的图画。郑板桥画竹子,说出了自己的构思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意在笔先”就是“胸中有丘壑”的具体体现,而不是随便乱写乱画。就好像建筑师在建筑一座房屋的时候,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房屋的轮廓,知道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建筑,也知道用什么样的材料才最坚固,建好之后,正好实现了头脑中的构思。作家创作也是如此,在写作之前,收集写作素材,甚至会到描述的环境中住一段时间,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当材料收集完毕之后,作家就会对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这种加工和整理既是思维意识方面的,又是具体的工作。按照一定的构思模式来整理材料,有所取舍,最终在统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创作框架。
作家构思的过程就是形成创作思路的过程,甚至要在本子上记录一下创作的结构,打好底稿,按照具体的套路,就可以写起来了。写之前的构思算作“胸中有丘壑”,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又不能沉迷于创作而缺乏跳入跳出的理念。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和读者形成一种互动,有的在网上和读者形成互动,根据读者的需求来改动一些情节,改动人物设定,最终适应很多读者的需求,而不是曲高和寡。除此之外,作家还会和心中的读者形成互动,或者说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会照顾潜在的读者,而潜在的读者是作家想象到的读者,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读者。作家会有明确的创作目的,知道写的书给谁看,而不是漫无目地胡乱写。只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作家们的创作水平就差不多,但相差的是创作前的构思阶段,也就是“胸中有丘壑”的阶段。没有对材料的精细加工和整理,没有创作的套路,也没有传统的语言,作家就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即便写出来也是废的。需要作家在创作之前做好构思,尤其要对作品的结构和人物特征以及情节做好构思,还要选用恰当的语言,凸显作家的个性。作家要照顾喜欢自己的读者,还要照顾一些可能喜欢自己的读者,甚至要照顾从来没读过自己作品的读者,要尽可能地把作品推广出去,让作品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就需要作家深入社会底层,了解社会各个层面的关系,也了解社会各个层面人们的心态。

创作前的构思阶段是非常痛苦的,就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上下苦苦追寻,遍索枯肠,也不一定能等到灵感的到来。“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就相当于灵感,只要创作者获得了,就可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在构思阶段,需要有结构、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要作家有一定的基本功,而且有一定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同时,构思阶段需要有所创新,不落俗套,需要作家获得灵感,哪怕苦苦追寻,哪怕一个月写不出一个字,哪怕写了十几遍底稿,最终撕掉重来,都需要获得灵感的眷顾,最终在灵感的支配下,写出好的文章。当然作家的创作水平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而所谓获得的灵感也不一样。
创作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能力积累,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倘若一个普通人没读过几本书,就要写小说,怎么说都是荒谬的。俗话说:“灵感不会光顾空空如也的头脑。”需要创作者有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而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起码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而不能在创作的道路上狂奔,却生活拮据,甚至入不敷出。在创作之前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尤其要考虑创作的对象,考虑接受的群体,考虑采用的结构和语言风格特征。考虑很多方面是必要的,但并不能为此而畏首畏尾,也不能为此而瞻前顾后,失去创造力。作家写作就是在创造,从结构、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创造,力求写出生动乃至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不能只是为了赚钱,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创作之前有成熟的构思,创作过程中,要和读者形成一定的互动,起码要照顾隐含的读者,而不能自顾自地写下去。古人创作要求“胸中有丘壑”。而当代人创作更应该构思成熟。其实构思的那些东西并没有被作家完全写出来,作家只是写了其中的一部分。很多作家对自己发表的作品不满意,并不会经常看,甚至发表了之后就不再看了,因为他认为发表的作品没有完全展现自己的构思内容,只是展现了一方面。

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作家会对以前发布的作品不满意,而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作家会对以前发布的作品非常满意,甚至经常改头换面,一版再版,只是为追名逐利,也就等而下之,没有体现好的创作力了。创造前的构思很重要,而“胸中有丘壑”说的就是构思阶段,虽然有些笼统,不能套用到每个作家身上,但作家应该依照创作规律来,应该在构思阶段用力,在写作阶段继续构思,就像古代著名画家创作一样,构思成熟才会落笔,落笔就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