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抗日战争激战正酣,战场之上大致还是日本侵略者占据了上风,中国军队很难给敌人造成太大的损失,然而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年的11月7日,看似弱小的八路军却完成了一项国民党正规军都不敢想象的任务,我们取得了一场大捷,虽然没能成千上万的歼灭日寇,却击毙了一员日本高级将领,即,被誉为名将之花的陆军中将——阿部规秀!
此事一出,堪称是举世震惊,尤其是日本国内更是哀鸿遍野,不仅如此,他们也实在无法理解,一群装备落后的“非正规武装”到底是如何探查到了阿部规秀的行踪,并实现一击毙命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名将之花
其实也怪不得日本国内反应如此激烈,着实是阿部规秀的地位太高,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换位思考一下,其匪夷所思的程度完全不亚于我们的军区司令被一个小混混袭击致死一样。
是的没错,阿部规秀此人的确不简单,他的一生堪称传奇,190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仅在当年便参军入伍,以他平头老百姓的出身,想要在军旅之中闯出名堂简直难于登天,但任谁也没想到的是,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在日本攻略亚洲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阿部规秀靠着胆识和谋略立下了数不清的功劳,并且还大多都是那种别人无法抢夺的头功,这让那些关系户就算想搞鬼也做不到,而彼时的日本军队之中恰好需要树立一个典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吸引日本底层人参军入伍的平民偶像。
眼见他年纪轻轻又天赋异禀,军方高层亦是不再压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连续多次破例提拔,尤其是在侵华战争开始之后,阿部规秀的晋升速度之快更是令人发指。
1933年8月,晋升陆军大佐,1935年8月获得兵权,任职第八师团十六旅团三十二联队联队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又荣升日本陆军少将,同时调任为关东军第一师团第一旅团旅团长,即便放眼世界,这个晋升速度也够快的了,但这还没完,1939年10月2日,阿部规秀竟再度受到了提拔,一跃成为了日本陆军中将!
要知道,这一年的阿部规秀才仅仅五十三岁,这是许多出身贵族的同龄人都无法企及的成就,同时这也足以证明日本高层对他的重视,高层重视,日本国民自然崇拜,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以他为偶像,尤其是参军入伍的,更是各个都想复刻他跨越阶级的传奇经历,只是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那么好复刻,传奇还能叫做传奇吗?
可以说,阿部规秀的平步青云虽然与幸运息息相关,但他的指挥能力同样也是出类拔萃的,在山地战中,他算得上是日军内部数一数二的专家,在为期数月的扫荡之中,所部也给我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而面对装备精良、指挥得当的敌人,正面对抗绝对是不行的,若想减少伤亡并打出反击,我们只能智取。
经过一番探查后,后方根据地很快就有了一个主意,他们将目标打在了涞源县城上,想要通过这个大型的战略补给点进而探查敌人的进攻情报,至于具体做法也不难理解,那就是派出特情人员潜入县城,只要发现有物资调动的情况便第一时间上报组织。
在一阵精挑细选之后,一位名叫冀诚的年轻战士成功入选,他的优势很明显,一个是年轻平凡不容易引起敌人的关注,另一个则是熟悉当地情况,作为涞源本地人,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接到命令后,冀诚没有犹豫立刻潜入了涞源县城内,本来组织上对他的期望并不高,只是想要从侧面打探一下城内的情报而已,但哪成想,就在不久之后,这个小战士居然为八路军,甚至是为全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大惊喜,没错,阿部规秀的死他当属头功!
潜入城内卖花生
为了应对日本名将阿部规秀的山地扫荡,我军在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派出了一个年轻的小战士潜入涞源县城探查情报,起初,没人认为他能起到多么大的作用,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倘若没有冀诚,名将之花可能也就不会凋零了……
话接上文,进入县城后,八路军战士冀诚立刻开始了伪装,当然,对于他而言说是回归日常才更加贴切,作为涞源本地人,从小到大他都生活在这里,城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同时他也知道做什么才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没错,那就是他们家的老本行“卖花生”。
冀诚太熟悉这个“业务”了,从老乡手中买来两筐花生后,他直接光明正大的来到了敌人的情报部门外开始摆摊叫卖,对此,那些鬼子汉奸没有任何察觉,反倒时常会前来光顾,不过光顾归光顾,钱却是分文不给,显然他们欺负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见此情形,冀诚已经想象到了父老乡亲们的水深火热,但没办法,任务在身如今的他也只能暂时隐忍。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冀诚就有了收获,靠着谄媚的态度,他成功获得了两名日本军官的信任,二人将其视为了“带路党”,觉得可以利用一番于是便安排到了日军专用的澡堂之中,工资不低,足有九块金票,工作也很轻松,除了需要经常拍马屁之外,余下的就是烧烧水而已。
自此,冀诚亦是成功打入了敌人的内部,只是凡事有利也有弊,他知道自己的举动是为了搜集情报,涞源县的老百姓却不知道,父老乡亲们看到他的行径,还以为他是自甘堕落想要当汉奸呢,于是乎明里暗里的谩骂、讽刺便随之开始了。
在那段时间里,冀诚几乎无时无刻都要被戳脊梁骨,他的内心也十分痛苦,不过没办法,为了大局着想,眼下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乎即便压力山大,他也依旧咬牙坚持了下来,时间长了,指挥部里的敌人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人,日本人还差一点,那些汉奸走狗简直把他当成了亲兄弟一样,“感同身受”之下经常会透露出一些机密消息,例如关于接下来的扫荡任务便是如此。
1939年10月底,在阿部规秀的筹划下,一场针对八路军的扫荡行动亦是悄然进入了准备阶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量的装备、物资也就这样聚集在了涞源县城之中,见此情形,冀诚很快就察觉出了异样,按照组织上的交代,如今他也完全可以直接归队,将日军的动作带回根据地。
但冀诚却并不甘心,原因不难理解,如果只需要知道日军的大致动作,他完全没有必要忍受这么长时间的不白之冤,之所以忍气吞声,就是想要获得更加关键的情报!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同志们的伤亡,冀诚也是豁出去了,一边让联络员先将目前的消息带回去,另一边却带着好酒好菜找到了几名职位较高的汉奸特务。
由于常常一起厮混,几人对冀诚早就没了戒心,吃饭期间他们堪称口无遮拦,什么话都敢说,不过在说到有关扫荡任务的话题之后,现场的气氛却突然变了,汉奸们齐齐闭上了嘴,然后尴尬的岔开了话题,见状冀诚明白,这些人肯定知道一些内幕,只不过是接到了日本人的严令,这才一时不敢多说。
没办法,为了套出关键情报,冀诚只能继续灌酒,一边喝一边挑拨离间,说什么日本人一直拿咱们中国人当狗之类的话,成功激起了众人的情绪,随即,他又旁敲侧击的提起了扫荡一事,这次总算有了收获,据一位特务介绍,这一次日本人的动作可真不小,他们的目标直指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共有两万精锐日军将会投入战斗,并且最关键的是,就连日本名将阿部规秀都来到了涞源县城,打算亲赴前线监督作战。
闻听此言,冀诚的脑袋瞬间轰的一下,显然是被日军的大手笔吓到了,但即便如此,明面上他也没有显露出任何异常,反倒是接着喝酒、接着赔笑,还是直到将在场的汉奸们全部送走之后,他这才紧急找来了两名联络员,并将情报告知了对方。
一听这话,联络员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可有一个问题却摆在面前,那就是涞源县城早已封禁,他们根本无法将情报传回组织!
二人的脸上顿时露出了难色,所幸还是冀诚鬼主意多,只见他直接找来了一辆驴车,并带着联络员光明正大的来到城门口,哨兵自然是不让过,架不住冀诚能说会道,又是说自己这是去给日本长官干活的,又是威胁对方千万不要耽误了“皇军”的大事,几名哨兵这时也认出了冀诚,知道他是很多日本人、汉奸的朋友,没办法迫于压力这才只能放行。
就这样,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被送到了后方根据地,看着上面的内容,聂帅和杨成武将军不由得一阵后怕,可以说若是没有冀诚同志的机智果敢,晋察冀地区的八路军可就危险了!
击毙阿部规秀
一个卖花生的小贩,一个日伪军的“走狗”,其真实身份居然是一名地下党员,这是一众鬼子汉奸万万没想到的,当然也正因如此,冀诚这才顺利拿到了阿部规秀计划重兵扫荡晋察冀根据地的情报,这一神来之笔不可谓不关键,而这也正是一代名将之花兵败身死的根源所在。
时间来到1939年11月6日,此时此刻,阿部规秀正亲率一队日军抵达了黄土岭地区,看着周边的地形,结合近日的情报,他亦是立刻下达了由西向东快速追击的命令,可让日军上下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这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竟早就被我军洞悉了!
不仅如此,八路军还早早展开了埋伏,一路在教场村东北方向的高地上伏击,一路在黄土岭西边切断退路,一时间原本还信心满满的阿部规秀直接变成了瓮中之鳖,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挣扎,反倒是当即下令全力突围,打算利用己方的火力优势强行撕开我军的包围圈。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冀诚同志的情报加持下,我军的准备也很充分,附近几乎所有可调动的部队都出动了,就是为了和这股精锐日军死磕到底,而事实也的确不出所料,连续五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后,我军上下士气高涨,反观日军却尽数慌了神。
心态变了指挥也就变形了,队伍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到了11月7日,就连最为关键的指挥部都暴露了出来,而八路军亦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只一炮就将阿部规秀炸成了重伤,三个小时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一代名将之花就这么枯萎了,日军的心态瞬间爆炸,在处理好收尾工作后,他们亦是火速展开了内部的清查工作,道理不难解释,阿部规秀的行程、部署知道的人并不多,若非是有内奸存在,又怎么可能轻易暴露呢?
而在长达四个月的排查下,不幸的是,冀诚受到了敌人的怀疑,被直接逮捕入狱不说,还遭到了长达十八天的严刑拷打,不过幸运的是,冀诚最终挺了过来,他始终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而是表现的十分忠心,不管审讯人员问什么都坚称自己是“皇军”的好朋友。
久而久之,就连日本人都被冀诚触动了,眼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他们也很快选择了放人,不仅如此,出狱之后几名鬼子汉奸还特地请他吃了一顿饭,席间,众人对冀诚的评价颇高,当然了,在这之后冀诚也正是利用这份信任继续为组织收集情报,又是四年功勋卓著,还是直到1944年8月才总算结束了自己的卧底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