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很多人都说美国是当年拉中国入WTO的主谋,为了鼓励中国出口廉价商品降低通胀,而我想说,我们没有必要抬举美国!说白了,这不就是一场劳资博弈吗?美国当时就像是资方,需要便宜的劳工来降低成本,而我们中国则是当之无愧的劳工市场霸主,特别是我们这种全球比较优势最大的国家,有着超级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 其实,美国也算了一笔账,最后发现中国制造的确便宜啊!算来算去,也就只有中国能够满足这种需要了。所以,美国才会倾向于让中国加入WTO,这样就能让我们中国的商品更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而美国自己也能因此获得更多的低价商品,不是互利互惠吗? 当然,可别只听信些所谓的“三小时中国史”,一味地去抨击他人。一场经济博弈,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利益追求。我们不仅要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也要考虑与对方的利益平衡,实现互利共赢才是正解。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制造业大国”的层面。 看看那些“爱国爱党”的人,一口一个不买洋货、抵制日货,好像自己就是国家的脊梁。可惜,他们往往只会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力”。不买洋货怎么了?如果我们的国内制造业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只能让我们的消费者吃苦头,价格高、品质低,谁会买账?抵制日货怎么了?如果我们的产品做不到足够的优质化,日本公司做得好,技术过硬,没有大量的国内替代品,消费者还不是得用日货? 所以,我们需要站在整个国家利益的高度,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这把“双刃剑”,让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发扬光大。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国内替代,让消费者在选择上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总的来说,美国引领中国加入WTO固然是有它的经济利益考量,但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我们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上迈进了一大步。当然,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需要用更实际的、可行的措施去积极推进。毕竟,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只有拼尽全力,才能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和更丰厚的回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