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刘源和母亲王光美在长江三峡的合影,镜头记录了母子二人的幸福时刻,看得人满满的感动…… 刘源出生于1951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相比哥哥姐姐们,他得到的关爱多一些, 不过父母的家教很严格,虽然得到的爱多一点,但在刘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却从来不溺爱。 在刘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教育他,做人要朴素,不要追求享受和特殊。 刘源读书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当时学校总是吃红薯干,导致刘源最后看到红薯干就反胃。 他干脆偷偷把红薯干藏在衣服兜里,结果被父亲发现了。 父亲严厉地质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源只能如实交代:“天天都吃红薯干,我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看着儿子委屈巴巴的样子,父亲也很心疼,但他还是教育刘源:现在正是我们国家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节约粮食,而且即便是以后条件好了,我们也坚决不能浪费。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刻在了刘源的脑海里,从此后他再也不挑食。 在饮食上如此,生活上也不例外。 刘源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有很多都还是带着补丁的,很难想象他是中南海大院的孩子。 而且每到放学或者放假的时候,有些同学都会有车来接,但刘源需要自己坐公交车回去。 起初刘源觉得心里委屈,但一段时间的磨练后,他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长大后的留言,选择入伍参军。 到了部队后,他和所有战士一样,每天积极参加训练,甚至自我要求更严格。 因为能吃苦,表现优异,刘源还获得了“五好战士”的称号,父亲得知后,难得的表扬他说:“好样的!” 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刘源,也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其实在刘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王光美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年刘源选择下基层的时候,母亲鼓励他说:“到了基层,要处处为人民考虑,不要辜负国家的栽培和人民的期望!” 母亲的话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在农村工作期间,他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切实地为老百姓做事,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 虽然现在刘源的职位高,但不管处在什么岗位,他始终记得父亲那句:“不管走到什么位置,心里想的都要是人民....” 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刘源一生,这样的家风和精神品质,乃是当代人的榜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