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王阳明的一个弟子梁日福问王阳明,从前朱熹讲:一草一木都有它的道理,不能够不去考察

王阳明的一个弟子梁日福问王阳明,从前朱熹讲:一草一木都有它的道理,不能够不去考察啊!他这个话对不对啊?王阳明讲,一草一木都去考察,我可没那个闲功夫。你要先去理会自己性情,先把自己的性情搞明白。你能搞明白自己的性情,你就能尽人之性,你就能把别人搞明白,然后你就能尽物之性,就能把这事搞明白。这是王阳明指出了修行的一个宏观的思路。那么,他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修心的三个次第:第一,理会自己性情;第二,尽人之性;第三,尽物之性。要用现代汉语咱们说的更直白一点儿,修行的第一步先把自己整明白;然后第二步,你才能把别人看明白;第三步,你才能把事儿看明白,能把事看明白,你才能做明白;能办明白事,你的人生才能事业有成。想事业有成,你连事都搞不明白,怎么能事业有成呢?这个道理我想不难理解,我们实际上也是这么追求的,我们追求事业有成,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把事办明白,但怎样能把事办明白呢? 这里就出现一个分水岭了,按照朱熹的那个方法,那你就事论事,这件事你办不明白,你就在这事上下功夫,最后琢磨怎么办明白,王阳明说:“不对!”你得先把你自己弄明白,你还糊涂呢,事不可能办明白。所以,关键第一步,理会自己性情,先把自己整明白,然后你能把和你交往的人弄明白。说办事、办事,你和谁办事啊?和人!与人打交道才叫“事儿”,与东西打交道那叫“活儿”。对吧?我们现在汉语不还这么用嘛!你说:“老师不好意思,我得早走一会,我有点事。”那你一定是跟某人打交道去了;你说:“老师不好意思,我不能接着听了,我早走一会,我还有点活。”那你不是要跟人打交道,要跟东西打交道去。 要想把人生的事办明白,说白了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才叫事。你要想把和人的关系处理明白,首先要理解自己,其次要理解他人。王阳明说的修心的三个次第重要性就在这里:第一步搞明白自己,第二步想明白他人,然后你和人的交往才能把这个事办明白。王阳明的这个说法是本着儒家四书的《中庸》来的。《中庸》上讲:唯天下之至诚,方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儒家讲四书五经,四书之一的《中庸》上有这样一段话,很显然王阳明的学问是本着《中庸》来的。

评论列表

敬天爱人
敬天爱人 1
2023-08-14 13:54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