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时,15名空降兵战士于5000米高空盲跳。谁料,下降途中,大校李振波的主伞竟死活都打不开,随着坠落速度的加快,他距离地面只有数百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爆发8.0级特级大地震。 地震爆发后,距离汶川40公里的茂县道路全毁、交通中断,全县近10万人民群众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情况十分的危急。 因为茂县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救援难度非常的大。 经过组织上的商讨,最终救援任务轮到了空降兵身上,其救援负责人就是48岁的李振波。 经验丰富的李振波接到任务后,迅速地想到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将常规圆伞改成了动力翼伞。 随后,李振波又挑选了14名符合条件的空降兵战士,他们将在“三无”的状态下,从5000米高空跳下。 按照规定45岁以上就不被允许执行空降任务,但李振波还是决定执行跳伞任务,而且他不顾战士们的阻拦,第一个跳伞。 随着机舱门的打开,李振波第一个跳下去,紧接着14名战士一个接一个的跳出了舱门。 虽然最后15名战士全部安全落地,但其实在跳伞途中,还是发生了很多的意外。 当时李振波和战士王君伟的主降落伞无法打开,在原本自然条件就恶劣的情况下,这个突发情况可以说是十分危急。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开备用伞,一直到距离地面7000米时,备用伞才被打开。 除此外,战士雷志胜的右腿因为撞上了一块大石头,顿时肿胀起,李振波的大腿被数刺划伤,其他人也有不同程度的伤。 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有人都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就投入到救援中。 当地百姓看到15人名战士,一直不停地喊:“解放军来了,救星来了!” 在接下来的七天内,李振波带着所有人步行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和55个村庄侦察灾情,累计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累计30余批次。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李振波等人饿了就吃压缩饼干或者跟老乡要碗粥,身体也接近极限。 可是没有一个人退缩的,他们都咬牙坚持着,因为在灾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也正是因为15名战士先人后己的精神,使得茂县不再是孤单,使得灾区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最终,李振波带领着战士们,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上交代的任务,保证了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每当国家有难时,他们总是冲锋在前,他们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致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