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是含玉而生,与荣国公长得很像,从小跟着贾元春在贾母身边长大。是贾母异常疼爱之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贾母的监护管理和呵护,但是也有奇怪之事,贾宝玉违背伦理到侄儿媳妇房里午睡,贾母却没有约束也没有责罚。
1.贾宝玉午睡时睡到了秦可卿的卧床上
《红楼梦》第五回,宁国府的梅花盛开,贾母带着贾宝玉前去游玩,中午时分,贾宝玉困倦,秦可卿亲自出面安排睡觉之所。
秦可卿先将贾宝玉引到事先收拾好的上等客房,宝玉进屋后,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看到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再也忍耐不住,坚决不住在屋内。
秦可卿为了稳妥起见,提出让他到自己的房间里安歇。
秦可卿刚刚说完,有一个嬷嬷提醒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
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
就这样,秦可卿力排众议,把贾宝玉安排到自己的床上午睡。
贾母会不会知道贾宝玉睡在秦可卿床上的事情的呢?
一定会知道!
首先,贾宝玉身边的袭人、晴雯会主动报告;其次,秦可卿也会向贾母禀报报告此事。
乱了辈分,失去了礼仪,贾母知道了此事后,为何不生气?
2.贾母安排林黛玉和贾宝玉同住碧纱橱是原因
贾敏死后,贾母把派人将林黛玉接进京都。
进荣国府的当天晚上,林黛玉的奶妈请问林黛玉的起居之地。
贾母为了表示自己对林黛玉的疼爱之情,让贾宝玉从自己身边的碧纱橱搬出来,让给林黛玉单独居住。
贾宝玉坚决不同意,采取软硬兼施的方式,坚持留在碧纱橱内。原文如下:
“好祖宗,我就在纱橱外的床 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红楼梦》第三回)
贾宝玉凭借着贾母对自己的溺爱,提出与林黛玉一屋居住。
贾母最终同意。后来,春暖花开时节,贾母竟然还让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随同王夫人和李纨一起居住,留下林黛玉和贾宝玉在碧纱橱。
封建社会,男女七岁不同席,同时居住在一起更不合礼法规矩。
所以面对贾宝玉的诉求,贾母妥协让步,其实主要原因不是对林黛玉的关爱,而是对贾宝玉的溺爱。毕竟名声传出去,贾宝玉名声无损,林黛玉的名声则会受到牵连。
3.贾母为何要这样做?
贾母是名门贵族大小姐,嫁进贾府后,又活成了老祖宗,知规守矩,为何对贾宝玉却如此纵容呢?
主要与她的教育有关。
贾宝玉虽然是王夫人的儿子,却从小在贾母身边生活,受贾母教育。
贾元春省亲当晚,记叙姐弟情深时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贾宝玉从小就由贾母教养。
在贾母教养过程中,贾宝玉渐渐养成了女儿态。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误进他的房间,以为是进了大小姐的房间。
4.贾母的溺爱导致贾宝玉的行为失范
贾母对此也深知自己的过失,在她为宝玉预选的房里人晴雯被王夫人撵走后,无奈之际说出了心里话:
“……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贾母当众说自己不了解宝玉,并把宝玉定性为女儿之身抽错胎,变相承认自己培养失败。
一个男人活成了女人的样子,是贾母的失败,也是贾家的失败。
贾家从军功立身,祖辈从生死堆里爬起来,血脉里流淌的热血在后辈子孙里早已荡然无存;以贾政为代表的读书人转型失败,只能依靠贾元春入宫维持最后的没落,依靠王熙凤寅吃卯粮,最终一败涂地。
封建时代,女人是可以撑起半边天,但永远顶不起一片天。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贾母超前的认为,女人也可以有所作为。她认可贾探春、喜欢薛宝钗,认为宝玉可以永远吃女人的“软饭”,把宝玉当作女孩圈养也没有过错。
所以,宝玉平时做出的女儿态,她不觉得奇怪。他睡到秦可卿的床上,也就不觉得奇怪了。贾母之错,错在观念超前,错在教育。
为人长者,这其实是最大的失误,误人误已,害人害已,所以宝玉之过,其实是贾母之错。
每一个贾母者,都应当警醒。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