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坐山观虎斗,俄乌冲突持续升温之际,各方势力的选择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拒绝选边站的印度、土耳其、塞尔维亚,正在致力于缓和冲突、推动俄乌谈判进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美英,正在想方设法地火上浇油,颇有一副“不击垮俄罗斯誓不罢休”的姿态,最为难的,就是被美国当成棋子的乌克兰和欧盟。在“如何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法德意大利和波兰等东欧国家,已经产生了明显分歧,法德主张留有余地,波兰却想将俄罗斯推向悬崖。
对泽连斯基来说,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刻,顿巴斯战况激烈,俄军已经三面合围了北顿涅茨克,乌军面临着火力不足、补给不够的困境。拿下波帕斯纳亚和红利曼等战略要地后,俄军士气大增,想一鼓作气、拿下北顿涅茨克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军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西方国家口中的“俄罗斯的目的是抢占乌克兰领土”,是毫无根据的说辞。
对乌克兰来说,好消息在于,丹麦提供的反舰导弹已经抵达乌克兰,俄军黑海舰队迎来了强大的对手,短时间内,俄军不会冲动冒失地进攻敖德萨。
美英欧盟也在为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只要能拖到8月份,等到乌军能够熟练使用北约武器,局势就会迎来反转。
问题在于,深知“战机稍纵即逝”的普京,怎么可能会给乌克兰反扑的机会?
5月30日,俄乌冲突已经来到了第96天,局势又迎来了新的变化。
一,泽连斯基亲赴前线。5月29日,泽连斯基来到了哈尔科夫,视察了乌军阵地、被炸毁的哈尔科夫行政大楼、听取了哈尔科夫市长捷列霍夫的汇报。期间,泽连斯基会见了前线乌军指挥官,夸奖了“英勇奋战”的乌军。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三个月以来,泽连斯基首次离开基辅州。
问题来了,泽连斯基为什么会选择亲赴哈尔科夫?
至少有3个原因。
1,很多俄军已经离开了哈尔科夫,目的是为了收缩战线、早日拿下卢甘斯克,此外,部署在伊久姆的2万名俄军,选择了前往顿涅茨克围攻斯拉维扬斯克。
这段时间,乌军主要的反攻地点,就在哈尔科夫与赫尔松,乌军甚至想反攻到俄罗斯边境。泽连斯基在此时来到哈尔科夫,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毕竟顿巴斯战火纷飞,炮弹是不长眼的,作为乌克兰最高统帅,泽连斯基不可能在此时身处险境。
2,因为俄军连续猛烈炮轰乌军阵地、亚速钢铁厂守军集体投降、部分补给线被俄军切断等原因,在顿巴斯与俄军作战的部分乌军,已经出现了士气低迷、惧怕俄军的现状。俄军攻占红利曼时,甚至发生了500名乌军放下武器、主动投降的事,还有前线乌军指挥官临阵脱逃,理由是乌克兰见死不救、让乌军执行无力完成的军事任务。
两军对垒,士气和战斗意志非常重要,泽连斯基毕竟是乌克兰总统,此时亲赴前线,可以很好地鼓舞乌军士气。
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泽连斯基这段时间有些举棋不定,泽连斯基承认,顿巴斯战况不容乐观,乌军想夺回克里米亚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俄乌总统有必要举行会晤。
泽连斯基这么说,有可能是为了拖延时间、对普京释放烟雾弹,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不相信乌克兰想和谈。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在前线顽强作战的乌军来说,泽连斯基三番五次地请求和谈,未免有些“长俄军士气,灭乌军威风”,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靠谱。
通过亲赴前线,泽连斯基可以释放“乌克兰绝不会对俄罗斯投降”的强硬信号,此时此刻很有必要,至少有助于凝聚乌克兰军民。
3,向美欧递交投名状。泽连斯基之所以多次强调“顿巴斯很艰难,乌军迫切需要重武器”,一是因为局势确实是俄军占据主动,乌军只能被迫防守,二是乌克兰想获得更多的军事帮助。想实现这个目标,泽连斯基就得让北约看到“乌克兰不惧怕俄罗斯,乌军仍有一战之力”的气魄和实力。
亲赴前线慰问乌军,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二,安倍替普京发声。这段时间,日本和美国可以说是动作不断,5月24日至26日,日本自卫队与美国“里根”号航母举行了军演,28日,日本自卫队开始举行“海陆空协同作战”的联合军演,3300名日本自卫队人员参加了这次军演。
美日首脑举行会晤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将大幅度增加国防支出,从根本上加强防卫能力,拜登对此表示支持。
日本政客麻生太郎更是谴责俄罗斯称,二战时,苏联撕毁了双方签署的条约,然后“侵略”了日本,俄罗斯正在乌克兰干着类似的事,俄罗斯背信弃义,令人无法信任。
不少日本政客认为,俄罗斯“占领”了属于日本的北方四岛,早晚有一天,日本会夺回北方四岛。
与罔顾事实、颠倒是非的麻生太郎不同,关键时刻,安倍选择了替普京发声。
安倍表示,如果泽连斯基可以承诺“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或者让顿巴斯保持高度自治,战争可能不会到来,但对泽连斯基来说,这么做很难,或许美国可以答应,但泽连斯基一定会拒绝。
安倍认为,俄乌冲突之所以会爆发,根源在于泽连斯基对北约和顿巴斯的态度。
在被问及“与普京有过27次会晤,是否后悔”的时候,安倍斩钉截铁地表示,“不”。
安倍表示,日俄应该通过谈判来解决北方四岛问题,部分俄罗斯民众不支持将北方四岛交给日本,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总统去解决问题,普京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随后,安倍说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安倍居然表示,从奥巴马开始,美军就不再是世界警察,必须改变“将所有军事事务都交给美国”的做法,日本应该努力与美国维护稳定。
替普京发声、讽刺乌克兰也就算了,最后还不忘讽刺美国,很难想象,曾经没少听美国号令的安倍,居然会作出这样的表态。
早在2月底,乌克兰称“俄军导弹在黑海打到了日本轮船”的时候,安倍曾表示,普京多次告诉他,北约不守承诺,从普京的角度看,俄军进入乌克兰是为了确保俄罗斯安全,俄罗斯没有对领土的野心。
安倍在当时讽刺北约称,美国曾承诺不会扩大北约,最后却在波兰部署了萨德。
当然,安倍仍然支持俄乌用对话的方式解决分歧,还不忘要求俄罗斯撤兵,但与岸田文雄不同,有意无意间,安倍总不忘讽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没少替普京解释“为什么会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安倍三番五次地和岸田文雄唱反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岸田文雄制造麻烦,为东山再起做准备。当下,岸田文雄的支持率居高不下,安倍想扭转局势,几乎只能剑走偏锋,按常理出招确实行不通。
三,土耳其无视美国警告,埃尔多安拒绝对北约妥协。
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与芬兰和瑞典代表举行的会谈,不符合安卡拉的预期,芬兰和瑞典没有关心土耳其的要求,接下来,他将再次和芬兰总统、瑞典首相展开交流。
对于土耳其这个“硬骨头”,北约实在是没办法了。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芬兰和瑞典必须解决土耳其在“打击极端势力”问题上提出的要求,如果土耳其得不到满意答案,芬兰和瑞典就加入不了北约。
斯托尔滕贝格还举了一个例子,当年,因为希腊不支持北马其顿加入北约的原因,北马其顿最终耗费了十几年时间才如愿以偿。
显然,如果芬兰和瑞典拒绝让步,土耳其绝不会妥协。
国际局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战争更是如此,就现在来看,俄乌冲突带给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赢得了一时不意味着可以笑到最后。
等到最后,美国没准会发现,试图火中取栗的结果,居然是引火烧身。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可多长点心吧,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