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罗马元首屋大维在一次运动会期间对在场所有的罗马男性公民破口大骂。
屋大维表示,你们都不算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你们的不负责任将让罗马走向毁灭。
罗马帝国的首任元首屋大维口中的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不婚不育。
奥古斯都刺杀凯撒后,元老院贵族们天真地以为可以收回权力。
但他们想的太简单了,近500年的共和制度已经腐朽不堪,民众们对于元老院已经失望透顶,杀死一个凯撒,还会有更多凯撒站起来的。
凯撒死后,罗马城中陷入政局动荡,最终凯撒的部将安东尼和雷必达以及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拿到了最高权力,他们组成的后三巨头联盟权势已经完全凌驾于元老院之上。
夺取最高权力后,后三巨头联盟对参与刺杀凯撒的元老院贵族们实施了一波肉体消灭,元老院空出的席位被后三巨头联盟的手下填补。
元老院彻底沦为摆设。
随后,后三巨头联盟也不出所料地陷入分裂,屋大维恩威并用最终干掉了安东尼和雷必达,成为拥有至高权力的人。
早已被屋大维控制的元老院赋予了屋大维“终身独裁官”、“终身保民官”、“大统帅”、“大祭司”等职位以及“奥古斯都”称号。
随着屋大维完成大权独揽,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罗马内战终于画上了句号,随之而来的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彻底更迭,罗马共和国寿终正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世界上所有的优秀政治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优秀的政治家与优秀的政治理论家不同的是,优秀的政治家不但善于找出主要矛盾,而且很会利用主要矛盾解决问题,这么说优点拗口,我们看屋大维是如何操作的。
马太此时的罗马共和国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财富的两极分化。
此时罗马的最核心事务是什么?是军事。
好,面对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凭直觉想出的解决方案应该是让最富有的贵族们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给最贫穷的失地流民,这样天下就太平了,是这样吗?
屋大维之前约1个世纪,有一对叫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家就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进行改革,结果是兄弟二人先后惨死。
有人可能会说,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是因为没有掌握军队,如今屋大维掌握军队了,他再进行这样的改革就会成功,这么说对吗?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屋大维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给出的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方案不是把富人的土地分给穷人,而是利用军事系统大肆聚拢财富,再通过军官是和士兵的薪酬体系去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
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财富会不断向富人手中集中,若按照一般思路去重新分配土地,就是去对抗马太效应。
但屋大维的做法恰恰相反,既然财富会不断向核心聚集的倾向,既然军事问题是罗马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那么就利用马太效应让财富不断向这个中心的中心集中,再利用军事系统把钱分发下去,政治理论家总是能给出看似天衣无缝的答案,而政治家们的操作有时会给人一种野路子的感觉,但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这些看似是野路子的手段,真的十分管用。
随着屋大维的先军主义改革得以铺开,罗马军团的战斗力再次回到巅峰状态,周围不老实的蛮族和蠢蠢欲动的各行省和同盟者再次臣服于罗马。
随着各行省的税收向罗马汇聚,罗马的财政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屋大维又利用军事系统独立的财政体系去拨款重修城市、保障治安,经历过共和国末期近1个世纪混乱的罗马再次迎来了和平和繁荣。
但是屋大维十分清楚维持罗马繁荣的是强大的罗马军队,一旦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下降,各行省停止向罗马输血,罗马这套体系就将在短时间内崩溃。
在冷兵器时代,维持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其实核心就三点:后勤保障体系、军队组织形式,以及:兵源。
帝国隐忧在冷兵器时代,想要维持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常备军,人口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恢复社会秩序后,屋大维立刻进行人口普查,当时拥有公民权的罗马人共有400万,而周边臣服于罗马的各行省人口总数约2000万左右,以400万人口控制2000万人口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实现,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罗马人口的自然增长,但是很可惜,这样的增长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
屋大维本以为随着纷争结束,帝国进入繁荣稳定期,重新有好日子过的罗马公民们会积极生孩子,但是很可惜,并没有。
在当时的罗马城内,不婚不育的现象非常常见,而且这种现象是在整个社会各阶级之间蔓延的,不仅仅是最穷苦的贫民不婚不育,连很多权贵阶层子弟也不婚不育了。
看到眼前这一切,屋大维的第一反应是费解,怎么社会安定,好日子回来了,大家还怎么还不生孩子呢?
单费解归费解,屋大维十分清楚,作为一个军事帝国,罗马最不能陷入“人荒”,一旦罗马人口大量减少,那些已经被罗马强大战斗力暂时压制下去的各势力就会蠢蠢欲动,一旦罗马人口减少到影响罗马军团战斗力的地步,如今看似乖巧的各行省将马上从罗马的供养者变为毁灭者。
所以他必须做点什么去阻止罗马人口的下降。
且看2000年前的奥古斯都如何号召罗马人民生娃?
组合拳为了鼓励罗马人生娃,屋大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我们今天在网上热议的“单身税”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2000年前的屋大维就搞过。
公元前18年,屋大维颁布了《尤里乌斯法案》
根据屋大维主持颁布的《婚姻法》:适龄男女(男25至60岁,女20到50岁)如果未婚,就要加税。
本来罗马公民是可以免除直接税的,但是如果男性到了60岁,女性到了50岁而未婚未育,则要征收每年1%的直接税。
另外,未婚未育者将被部分剥夺财产继承权,屋大维规定,女性年满50岁如果单身的,则超过5万赛斯特斯(罗马货币单位)的财产要转让给他人,当时一名罗马士兵一年的收入大约是1000赛斯特斯,这个门槛设定对于穷人来说倒是没什么影响,它主要针对的是富裕家庭和中产家庭的女性,如果是生过孩子又离婚的女性不适用这条法律。
屋大维同时规定,单身者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当然了,如果在父母去世后100天内结婚,则可以继承遗产,屋大维想到了有些人可能耍花招假结婚,于是规定光结婚还不行,如果结婚后不生孩子,还是可以再次把遗产收回的。
屋大维也不是只出台惩戒性措施,奖励性措施也有不少。
首先,屋大维鼓励罗马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要带头去多生孩子,为此他规定,孩子多在竞选行政职务时是加分项。
无论是执政官、保民官、大法官还是行省总督,如果在选举时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则子女多的一方优先。
按照罗马规定,结束行省总督任期的官员在回到罗马后要有数年的休假时间,但是如果生孩子可以减免休假时间,有一个孩子可以减免一年休假时间。如果有三个孩子,则直接可以参加下一次行省总督选举,不必有任何休假时间。
同时,作为天下最大军头的屋大维也积极鼓励军队中的军官与士兵积极生娃,他规定孩子多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可以优先分地。
军官如果生娃多可以低价买更多的地。
关于生育的奖惩办法都推出后,屋大维还不忘关心生育的根本,就是婚姻。
屋大维认为稳定的婚姻更有利于生育更多子女,于是把一些昔日被归类于道德范畴的婚姻伦理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
罗马女性如果与自己丈夫以外男子有染,立刻没收三分之一财产,同时,该女子再嫁人时不能与任何罗马公民结婚,只能嫁给行省居民。
罗马男性如果与自己妻子或在政府登记在册的娼妓以外的女子有染,要被认定为强奸罪。
甚至离婚冷静期这个概念也是屋大维提出的,屋大维虽然没有明令禁止离婚,但是他规定,如果离婚,夫妻双方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离婚的原因详细说一遍。
为了让婚姻能够更好为生育服务,屋大维还从舆论和法律层面对一些不利于生育的婚姻行为进行打击,什么是不利于生育的婚姻呢?主要就是老男人娶年轻女子。在财产继承问题上,那种老男人娶年轻女子的婚姻待遇与单身是一致的。
为了解决罗马人的生育问题,屋大维可谓是绞尽脑汁,他推出的政策总的来说也相当不错,有不结婚的惩戒措施,有结婚生娃的奖励措施,甚至还针对婚姻伦理进行了规范,总之就是想尽办法让罗马人积极结婚、生娃。
作为结束罗马乱世的奥古斯都,屋大维的这套超生组合拳的效果如何呢?
答案是:几乎没用,罗马的生育率依旧很低。
这就很奇怪了,屋大维几乎把能用的招都用了,怎么罗马人还是不愿意去生娃呢?
城市化我们今天常听到一句话: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
很多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仅限于城市化推高了生活成本从而压低了生育率,但事情真的只有这样简单吗?显然不是,今天便以罗马这个案例系统解释一下城市化与生育率之间的微妙关系。
罗马的生育率问题有一个特点:在罗马共和国的前中期,也就是罗马向周边扩张的前中期,罗马是不存在生育率问题的,罗马人是非常愿意在新打下来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的。
罗马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是在共和国晚期和帝国前期,这段时间罗马已经确立了地中海霸主地位,并建立起了一套基于罗马为中心的秩序。
罗马城是这个罗马势力范围的绝对核心,这势必导致有很多人涌向罗马城,屋大维在任期间的一项政绩就是修建了各行省导罗马城的道路,所以才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
所有的行省居民,如果要想搏个前程,都得去罗马城试试运气,不止行省居民,大量罗马平民,在土地被贵族兼并后,大多也会选择去罗马城讨生活。
那么罗马能讨到生活吗?
对于罗马公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城市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财富聚集效应,对于一个失去土地的罗马公民来说,来罗马城无疑是最容易找到机会的。
另外,罗马公民是拥有选举权的,即便他们一贫如洗,他们仍有权力去选择罗马的各级官员,所以罗马政客们为了拉拢选民,通常会举办慈善活动,或宴请城内的罗马公民,或免费请罗马城内的公民观看比赛或表演。
退一步说,就算一个罗马公民非常倒霉,在罗马城内没找到什么好工作,又对于参与政客们的宴请没什么兴趣,他们至少可以获得一样东西:政府发放的低价粮。
罗马共和国后期,随着罗马军团在对外战争中不断胜利,奴隶这一特殊群体开始在罗马的生产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奴隶被安排在贵族们的庄园里耕种,奴隶们被剥削的超额价值,让罗马元老院得以拥有给罗马城内的流民发放低价粮的物质基础。
在罗马共和国的后期,随着自耕农经济的瓦解,原本散居在乡村的罗马公民开始不断向罗马城聚集,这种城乡人口的变化深刻改变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
生育率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这里面。
边际效应近些年,一些媒体为博人眼球将世界范围内的不婚不育现象归结于“年轻人觉醒”,这个说法很无聊。
无论古今中外,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理性人,被刻在人类基因里的行为逻辑会驱使人们在做出选择前都会进行一系列利弊评估。
人类从不曾沉睡,又何谈觉醒?
说回城市化和生育率这个问题。
在以农业为绝对主业的广大农村地区,生孩子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非常高的选择,当时养活一个孩子的成本很低,且孩子长到10来岁就能下地干活,他们创造的价值很快就会超过父母抚养他们的成本。
另外,在古代的乡村地区,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主导社会的一定是某些自然秩序,最简单最直接的自然秩序就是拳头决定话语权。
而谁的拳头硬又是如何评估的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谁家的人丁多。
总之,在多数人都是农民,且土地足够的情况下,国家根本不用鼓励生育,大家会自发地多生。
但是当城乡人口形势逆转时,生孩子就变得不那么划算了。
我们之前说大城市有巨大的财富聚集效应,这样的财富聚集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然是交易,大城市旺盛的交易需求会催生出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
无论是罗马,还是长安、洛阳,商业和手工业都是十分发达的,所以主导大城市中市民群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社会的逻辑,而是商业社会的逻辑。
农业社会的主要产品是粮食,粮食的特点是投入产出的相对稳定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更多的人去种更多的地,能够获得的粮食收益就是比较确定的。
但商业可不同,商业活动可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样简单的,它的复杂程度要多得多,对于商业从业者和大量城市手工业从业者来说,人口所能够带来收益是远没有农业社会那样大的。
另外,由于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其也势必会推高抚养一个孩子的综合成本,这样一来,生孩子开始变得不那么划算了。
文章的最后,我们说一说罗马人口问题的结局吧。
自屋大维时代开始,到罗马帝国覆灭,罗马的低生育率问题一直处于一个无解的状态,于是罗马人不得不将更多工作交给外人。
首先是耕种,屋大维也曾试图给老兵发地让他们解甲归田,但这并没有成功,在整个帝国时期,罗马的耕种任务大多由奴隶们完成。
接下来是一些手工业和公共服务活动,其他行省的人由于更能吃苦耐劳,逐渐取代罗马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这些行业中。
最后的最后,是士兵,即便已经确立霸主地位的罗马人生活水平更高,但其生育率问题一直没被解决,而罗马周边的蛮族群体却一直人丁兴旺。
罗马人开始用优厚的待遇收买蛮族人协助罗马人打仗,随着时间的推移,蛮族人逐渐成为了罗马军团战斗的主体。
人口的消长最后也决定了罗马人的命运,日耳曼蛮族灭亡西罗马帝国,千年罗马在人口问题的日积月累的下走向消亡。
人口问题这个世界难题,连雄才大略的屋大维都无能为力,对了,作为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屋大维还有一件事也没办成,理解了它就能意料到美国高喊了10几年的再工业化会以怎么的一种结局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