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命大将军读殿试考卷,大将军:奴才不识字。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大将军兆惠平定回疆,凯旋班师。 因兆惠彻底消灭大小和卓叛军,将天山南北正式并入清朝版图,为朝廷立下大功,乾隆加封兆惠为一等武毅谋勇公,赐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可谓位极人臣。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朝廷举行会试,会试之后又是殿试,乾隆为了表彰兆惠的功绩,特别任命他为读卷官。 读卷官即科举考试中殿试阅卷官员,有权推荐一甲和二甲名单,一般由皇帝钦点大臣充任,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荣誉。 不料兆惠却说:“启奏皇上,奴才一介武夫,看不懂汉文。” 乾隆一惊,随即大笑:是啊,自己怎么把这一节给忘了,兆惠斗大的满文都不识得几个,要他读那些士子做的文章实在是勉为其难。 只不过皇帝金口玉言,一旦出口不好更改,他想了想,对兆惠说:“无妨,爱卿只要看那卷子上已有前面考官的圈点,红圈越多的就是好文章。” 兆惠奉旨阅卷,见有一卷上红圈多达九个,前所未见,便定为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其余按红圈多少依次定为榜眼、探花。 随后揭晓结果:一甲第一名为江苏常州人赵翼,第二名为浙江仁和(即杭州)人胡高望,第三名为陕西韩城人王杰。 乾隆看过阅卷结果,问各阅卷大臣:“本朝有陕西人中状元的吗?” 答曰:“没有。” 于是乾隆下旨:“赵翼的文章确实很好,但江浙自古出状元,本朝已有不少,陕西状元则未有,赐一状元不为过。” 于是下令将赵翼的第一名与王杰的第三名对调,这一操作成功笼络了陕西人心,后人评价说;“当时征西大军凯旋,而西人又得状元,实在堪称佳话!” 后来,胡高望官至从一品督察院左都御史,赵翼官至正四品贵州兵备道,后辞官回乡隐居,成为清代著名史学家。 最牛的还是状元王杰,在嘉庆朝官至正一品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参与查办和珅贪腐案,成为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代名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