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笑话,老头要再婚,先向子女暗示、渗透,说最近后背总痒,没人给挠,自己还够不着,儿子赶紧给买了个老头乐,东北俗称痒痒挠。过两天老头又念叨,说这天真冷啊,晚上一个人睡觉被窝里好凉,儿子赶紧给买了个热水袋。过两天家里张罗娶孙媳妇,老头发感慨了,还用搞得那么复杂吗?给他买个痒痒挠、热水袋不就行了嘛。做儿女的要观察父母的意向,这样有一些不方便说的事情,能替父母把这个意向完成,这才是真正的孝。实际孔子这里是在讲孝。 前面也说过,“事父母能竭其力”叫孝,“能竭其力”具体体现在哪儿?“父在,观其志”,要去观察父母的一些心意、意向,帮助他去实现他的愿望,这才是真正的孝,这才体现了竭其力,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很多事情是不方便明说的,比方说上岁数人馋了,想吃点什么,有的时候不好意思说,怕儿女笑话。这时候当儿女的得主动一点,问问今天晚饭吃点什么?征求征求意见,这样老人就好说话了。你不征求他的意见,你做好吃的,也不一定对他的口味啊。以前我认识个老头,他生病住院了,三个儿媳妇轮班送饭。大儿媳妇包的饺子,炒四个菜,送过来,老头上火吃不进去。三儿媳妇送来小米粥,咸菜,老头吃得挺香。同病房的人聊闲天,说你家三儿媳妇不如大儿媳妇孝顺啊,但老头心里不这么想,他生病心里上火,就是想吃点清淡的,大儿媳妇孝敬是孝敬,但白费劲了,不对老头心思。所以得观察父母的意向,这才叫侍奉父母尽心尽力。 “父没,观其行”也体现孝。父母没了,这个时候考察、观察他一生做的事情,看他有哪些未了的心愿替他完成,这也是孝。还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用语言很难表达的。比如,你问老爸喜欢喝熬成什么样的粥,这用语言怎么表达?有一次早餐,老爸说今天的粥熬的真好,你就应该记住,今天的粥是什么样子,这就是老爸喜欢的,以后就以这个为样本。或许有一天早餐老爸比平常多喝了一碗粥,那就应该知道这个是老爸喜欢的。这也是“父在,观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