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期的清朝百姓到底有多贫困?1793年马戛尔尼初到中国非常兴奋,这个心驰神往的天朝上国终于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然而映入眼帘的一切却令其大失所望,首先是普通百姓惊人的贫困。 农舍大多破烂、肮脏,破旧的房屋,有的用半烧制的砖,有的用泥土修造,屋顶用稻草或芦苇搭盖,有的茅屋四周有泥墙,或者用粗制的芦苇、高粱秆围起来,其中一般住着两三代人,还喂养牛、猪、鸡和其他家禽。 人们的衣着更是简陋单调,普通百姓戴大草帽,穿蓝色或黑色的棉袍,宽棉裤,用草做的厚粗鞋,另外还有多数人全身真正只有一条衬裤。 使团抵达天津大沽口后,船上的许多猪禽牲畜在运送途中死去,他们把牲畜丢入海中,沿岸百姓却忙着把它们捡起来,洗干净,用盐腌上,等过年再吃。 船夫一天只吃两顿饭,主食只是一点米饭,蔬菜和炒过的葱,使团常把吃不了的食物送给中国船夫,他们千恩万谢之外,甚至连喝剩下的茶叶,都要过来,煮开接着喝。 但即便这样,官吏们也不打算放过这些可怜的百姓,而是肆意凌辱。 比如:英国使团刚到定海,地方官将一群百姓押进大堂,其中两人因为有过航海经历,被征为领航员,他们跪着求官员放过他们,如果他们带领使团船队去天津,就不能养家糊口了。可是任此二人如何哀求,长官仍不为所动,命令他们在一个时辰之内上船。 不过最惨的还是拉船的纤夫,从通州到北京的路上,由于当时已是枯水季,船只无法在运河中行驶,纤夫们不得不用绳子拉着巨大的船只在河道中前行,这些可怜的纤夫都是从附近的村落里被抓来的,通常都是在船到达一个站点前,差役们趁天黑把他们从家中揪出来,并忍受着一路的鞭笞杖责。 马戛尔尼在经过这一幕幕震撼的情景后,除了大失所望,更多的是对眼前这个东方超级帝国从心底里产生轻视。 1794年初,马戛尔尼抵达广州,在踏上归国之路时,更是断定清王朝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整个帝国虽然上层建筑庞大,但根基已空虚。 他把清政府比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官僚军官们的支撑,而他胜过邻国的地方,只在体积和外表。 马戛尔尼访华结束,也是欧洲人对中国印象改变的开始,曾经的天朝上国到如今不过是泥足巨人,看似强大的身体早已虚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