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家找东西时,无意中找到了一些57年前的全国通用粮票。这在当时可是宝贝呀。我到东陵文物保管所上班,在机关食堂吃饭,因为我是农业户口,没有粮食关系可转,拿着保管所机关的证明,证明你在这单位上班。每月把粮食卖到马兰峪粮库,换成粮票,交到机关食堂,才能吃饭。同时粮票还分出糙粮票和细粮票。
到街上饭店吃饭,也必须用粮票才能吃饭。
到外地出差,必须提前带足粮票。
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档案时,就通过东陵与故宫的兄弟单位关系,在故宫食堂吃饭,提前用全国通用粮票到故宫食堂管理员那里换好故宫食堂饭票,刚才还找到了当时三张故宫食堂饭票。
在那个困难岁月,吃饭用粮票;穿衣用布票;做棉衣用棉票;买灯油(煤油)用油票;用上火电后就不用油票了。买碱面、火柴、面起子等,用相应的票,后来生活小用品改用供货本。
当时倒买倒卖各种票证的非法坏分子是打击的对象。
后来国家形势好转了,取消了粮票、布票等,可把老百姓欢喜坏了,都说太方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