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聊《隋唐演义》的那些事: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所生的嫡次子,而他的哥哥杨勇才是嫡长子,按常理,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的。 今天咱们就来谈谈他为什么能取代杨勇,成为太子? 杨广取代杨勇的计划分三步(于文述建议) 第一、用苦肉计和离间计,得到独孤皇后的大力支持。 第二、拉拢皇帝的亲信重臣,进献谗言。 第三、买通太子的亲信,罗织杨勇的罪名,无中生有,把小事做大。 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内外夹击,万无一失。 杨广能成功的原因也有三个: 原因一、他本人很有心机,投父皇母后喜好,利用他人的缺点为自己谋利益,善于伪装自己。 他利用独孤皇后善妒的缺点和“一夫一妻”的理想做文章,给母后自己也赞同这种观念的错觉,又告发太子不宠太子妃的事情。 他还在隋文帝面前“演戏”,让父皇杨坚看到了他“勤勉、不荒淫”的假象。 原因二、杨广善于拉拢大臣 杨广用大量钱财贿赂朝中的大臣。有两个人物对他十分关键:杨素和宇文述。 杨素经常在隋文帝面前说杨广的好话,说太子的坏话,皇帝渐渐地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太子? 宇文述收买了太子身边的大臣,让他随时关注太子的行踪。有一次抓到了机会,他们直接就诬陷太子意图谋反。本来就对太子失望的杨坚,一听这个消息立马就十分火大,也不调查就把杨勇给废了,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之所以能成为太子,离不开宇文述和杨素这两位大臣的帮助。 而他自己又亲自去做独孤皇后的“思想工作”,让她去吹隋文帝的“枕头风”。 原因三、杨广善用“舆论”造势 据说杨广对天文地理、占卜经术颇有研究,而杨坚又迷信这一套。 当杨坚动了易储的心思,又下不了决心之时,杨广利用天象弄出了“两羊相斗”的传说,让杨坚产生了“易储顺天应人”的错觉。 总之,在争太子之位时,杨广没少用这种伎俩进行栽赃陷害,为自己造势。 可惜的是,杨广虽有才学,却没用在正道,他虽然夺到了太子之位,却没能保住隋朝江山。 隋炀帝一生的功过都十分明显,是一位很难客观评说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