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是你想象不到的难! 清朝的科举考试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如果能参加会试考中贡士,就等于已经站在了读书人的最高一层。因为考中贡士就能参加随后的殿试,而殿试只排名,不淘汰,就算考不中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至少也是三甲的“赐同进士出身”。 所以,会试就成了科举考试中承上启下最关键的一关,竞争也最为激烈,录取比例也最低。 1904年,大清王朝举行了清朝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考试,当时全国参加会试的举子共计5410人,而最后考中贡士者仅276人,录取率只有5%。 看看1904年会试的三场题目,你就知道会试有多难了。 而且,会试还是个体力活。会试共考3场,每场考3天,考生需要连考9天。这期间考生吃喝拉撒都要待在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称为“号舍”的考场内,考试不结束不能提前离开考场。 毫不夸张地说,会试是集智力、体力、耐力、学识、眼界、书法等于一身的综合能力考试,只有在考试中胜出的人才有资格拿到进入仕途的“入场券”。 大家看看中国科举考试历史上的“收关”之题,看看你能考中贡士乃至进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