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步兵军团发起野战进攻时,肯定不会一窝蜂似地飞步冲锋的!而是要踩着进军鼓点,排着整齐的队列,以紧密阵型一步步推进,而且每前进10~20步,就要短停稍整队形,然后继续向前,直到白刃相接。” 笔者前几日发文聊了这话题。《李卫公问对》与《练兵实纪》二书都证明了,古代步兵就是这样野战进攻的。 然后有网友问我,那这样慢吞吞地前进,如果对方用弓箭齐射怎么办? 这话问得好,回答是: 负责白刃突击的步兵都有盾牌,也正因为要防弓箭,所以只有整齐的紧密队形,执盾挺枪齐步推进,才能发挥盾牌防护作用,有效抵御对方的弓箭齐射。 反之,如果不成队形的快速冲锋,那才会让敌军的箭雨像割草一样的一片片刈倒。 那么,关于中国古代军队装备有多少盾牌,这就带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 中国古代有没有罗马军团式的“盾牌龟甲阵”? 很多人说,没有,不可能有!中国古代没有职业士兵,都是些仓促训练而成的农民成军,等等云云,总而言之,总喜欢把自己看扁了。 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中国古代军队确实不一定有“龟甲”式的阵型,但是必定会有类似防护效果的军阵。因为中国古代军队铠甲盾牌的装备率高于罗马军团,尤其盾牌,几乎为人手一面。 描述春秋战国及之前战争的兵书《六韬》,白字黑字记载着一支万人规模军团的武器装备具体数据:“甲士一万,强驽六千,戟橹二千,矛楯二千。” 戟橹:就是长戟与大盾。矛楯为短矛与小盾。 所以意思就是: 一支一万人的军队,有六千弩手;二千名长戟兵,各有二千面大盾;另二千短矛兵,各有二千面小盾。由此可知,白刃突击的步兵,人手一盾。 这样的步兵军团进攻时,弩手在两翼用迭射掩护,压制对方弓箭手。而负责白刃突击的长戟兵与短矛兵们,则执盾挺枪,列队推进,只要队形整齐,人手一面盾牌就防护得严严实实,又怕什么对方箭雨阻击? 有那么多盾牌,岂能没有防护阵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