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谷桔
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博物馆总是备受关注,只因它是公共文化场馆,是热门旅游景点,也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碰撞的前沿阵地。
随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湖南省博物馆体系掀起一场改革之风。
这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行动,通过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型总分馆模式,推进博物馆“省市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12月14日,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落户湘潭市博物馆,这是我省打造“一核多元”融合型总分馆体系的开篇之笔,是首个试点。此举将进一步发挥湖南博物院的龙头引领作用,通过政策共用、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人才共育等方式,盘活空间、藏品两个存量,激发湘潭分馆在体制、管理、人才等各方面的创新活力,打造出可以在全省推广的样板。
盘活存量
通过以湖南博物院为核心的“一核多元”总分馆模式,盘活各馆的藏品和空间,实现藏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这次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
当前,各级博物馆的存量和空间存在差异化和不对等现象。如,一些博物馆有着丰富的藏品,展览空间却有限,一些博物馆则有场地无藏品或藏品较少;又如,地市级、县(市)区博物馆条件有限,不能馆藏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但又希望将它们在本级博物馆展出。省市联动是破解这些难题的答案。
在湘潭分馆推出的“天下事,少年心——湖湘文化暨刘锦棠诞辰180周年纪念主题展”,就是“省市联动”命题下的一次高分答卷。
该展览由湘潭分馆携手湖南博物院、湖南图书馆、湖南湘军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文博机构推出,更有郑佳明教授来潭讲授《湖湘文化的历史脉络与人文精神》,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品质展览。展览不仅实现了跨界别(涉及博物馆和图书馆)、跨体制(包括公立和私营博物馆)梦幻联动,而且实现了低成本办展,形成了可以在地市级、县(市)区博物馆复制推广的经验。
此次展出的曾国藩双眼花翎锦甲,从湖南博物院借展而来,是研究清王朝甲衣制度难得的实物资料,因湖南博物院馆藏丰富,这套锦甲此前鲜少公开展出。此次展出的刘锦棠致梅村信札原件为湖南博物院馆藏,从益阳市博物馆借展的部分胡林翼文物也是首次展出。这些正是对各馆“藏品”和“空间”存量的一次有效盘活。
同时也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在藏品借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借展文物藏品尚未装裱,私营博物馆部分藏品管理不够规范,借展书籍类藏品有虫蛀、霉渍等现象。通过省市联动,部分文物获得异地修复,虫蛀、霉渍藏品也借助湖南博物院文保中心进行了专业消杀处理,这些都体现了盘活资源的重要性。
资源下沉
在这次改革中,将充分发挥湖南博物院作为央地共建博物馆的辐射引领作用,将各方面的资源下沉到基层馆,不仅将为湘潭分馆提供丰富的藏品资源,还将带来专业的技术支持。这有助于湘潭分馆在展览策划、藏品管理、文物鉴定、保护修复、社会教育等方面实现改革创新,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在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挂牌仪式当天,“娘家人”湖南博物院带来了不少“见面礼”,为湘潭市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博盛宴。
在湘潭分馆一楼展厅,面对文物爱好者带来的钱币、玉器、陶瓷器等,湖南博物院与湘潭分馆的文物鉴定专家一起,为大家提供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文物真假如何辨认?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渊源?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文物爱好者对藏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长了文物知识,强化了文物保护意识。
在湘潭分馆前坪广场,湖湘学校的孩子们被“移动博物馆”深深吸引。这个集展示陈列、教学研究于一体的湖南博物院“移动博物馆”,使用特定运输工具和车载设备,为公众提供流动式、公益性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巡展车内设置了考古发掘、保护修复、研究鉴赏、展览教育等内容,孩子们看展览,听讲解,学习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修复、展览策划等相关知识,完成文物修复和文物发掘手工教育活动,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这些都是资源下沉一线的生动实践,让湘潭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到省博各方面的优质资源。
除此之外,湖南博物院还将支持湘潭分馆探索中小型博物馆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改革之路,帮助湘潭分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学习。
文创开发
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文化殿堂,大部分是免费开放的,但博物馆的维护运营、文物修复、展览策划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事实上,博物馆本身是具备“造血功能”的。当下的博物馆,不只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也不只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其业态在近年来不断上“新”。比如博物馆不断推出的文创产品,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使博物馆更加贴近公众,也增强了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进行文化创新创意、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自推出以来深受大众喜爱,便是最生动的案例。
在湘潭分馆一楼,一个全新的文创展示中心和大家见面了,它的正式启用也是博物馆体系改革的重要部分。
马王堆养生枕、青花缠枝花卉罐、汉代纹饰布面流苏竹扇、湘潭出土豕尊摆件……走进文创展示中心,由湖南博物院文创团队带来的80余种湖湘文化主题文创商品琳琅满目。它们一头连着历史文化,一头连着生活实用,备受消费者青睐。
省市联动共同开展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将从这个文创展示中心开始。届时将利用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和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和推广。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经济效益,还能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为湘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激发活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博物馆事业来说同样如此。在此次博物馆体系改革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优化文博体系人才、专家制度建设,从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此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探索将湖南博物院人才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先进制度措施覆盖到湘潭分馆,创新分馆体制机制。其二,建立省市文博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湘潭分馆每年派出骨干员工前往湖南博物院跟班学习,湖南博物院安排人员到分馆深入了解情况、参与相关工作,并对业务进行指导培训。其三,依托湖南博物院的现有人才培训体系,联合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博人才队伍,打造湖南文博人才高地,引领湖南文博行业发展。
即将到来的2025年,湖南博物院计划安排一名员工到湘潭分馆挂职锻炼,安排文物修复、展览策划、文创开发、公众教育等领域至少4名专家到分馆进行指导和培训。湘潭分馆也将派出一名骨干员工前往湖南博物院跟班学习,派出至少3人参加湖南博物院举办的文物鉴定、文物修复等培训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改革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相信,在湖南博物院的引领下,湘潭分馆将努力践行改革使命,省市联动共同推动湖南省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